APP下载

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与对策

2020-01-09闫方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白龙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闫方进

(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甘肃·甘南 747400)

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舟曲县以及四川省若尔盖县境内,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边缘,岷山山系北麓,迭山山系南缘,白龙江上中游南岸。该区域地形地貌相对复杂,自然景观多样,生态类型繁多,有着丰富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价值。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4年,隶属于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以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提升生物的多样性,改善区域环境,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开展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概况分析

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势相对比较复杂,山川较多,河流纵横,气候条件相对温和,因此森林植被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且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各类野生动植物在此栖息繁衍,为其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白龙江两岸河流支流较多,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该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包括金银贴等20多种矿藏资源,且区域内还包括一些具有历史文化的佛教寺院、传统文化活动遗址、战役遗址等,为其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对丰富的资源。丰富的物种资源为林区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1 自然地理状况

该地区的地质地貌较为复杂,地处秦岭构造带,白龙江复背斜上有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岩石层主要由砂岩、灰岩、大理石等组成。自然地理上,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处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势走向西北高东南低,海拔相对较高,阴坡陡峭,阳坡稍缓,河流支流众多,且河流湍急,河床狭窄。气候方面,保护区属于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过渡带,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因此气候水平差异较大。水文方面,属白龙江流域水系,呈现出河谷深切,水流湍急,且保护区有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径流量较为丰富,水资源得天独厚,且水质较好,饮用、灌溉均可,有着丰富的可利用的水利资源。分析土壤状况,因保护区海拔相对较高,随着海拔的增加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垂直带分布,同时由于植物群落的不同,又形成了水平地带性土壤。

1.2 社会经济概况

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分布着迭部县达拉乡、旺藏镇、阿夏乡、洛大镇4个乡镇和舟曲县曲瓦乡、巴藏乡、立节镇3个乡镇,人口结构多为藏族,当地居民以畜牧业为主。农业生产基础相对薄弱,机械化程度较低,且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产量不稳定,无工业生产。

1.3 自然及生物系统

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南山地,高原高寒生态区甘南山地寒温性针叶林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处于甘南高原东部边缘山地,白龙江和洮河的上中游地区,属青藏高原边缘与秦岭西端的接触部分。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为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提供了舒适的栖息地,是我国大熊猫分布地区最北缘,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

保护区属山地峡谷区,海拔高差大,以森林为主,生态系统垂直分布明显,是甘肃省分布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区,该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自然环境保持较完整,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

1.4 自然景观

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以原始森林为主,野生动植物繁多,群山环绕,山峦叠障,河水清澈湍急,峰顶峥嵘。保护区人文荟萃,文物古迹众多,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当地居民至今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和古朴淳厚的民风。

2 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当前发展的形势分析

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从总体来讲,其建设起步较晚,加上自然条件差,基础建设投入不足,人员年龄老化严重等多方面的影响,管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1 威胁因素

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村寨和人口较多,给自然资源保护带来一定的压力。一是受当地居民习俗的影响,野外火源管理难度较大,林区野外用火时有发生。二是大熊猫食用竹林面积逐年减少,野生大熊猫缺乏食物,大大降低了栖息地的质量。三是居民放牧、农事活动和旅游观光频繁,很大程度干扰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

2.2 限制因素

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相对比较复杂,涉及的内容较多,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专业的人员,但是分析当前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缺乏专业的、系统化培训的人才,同时缺乏专业的管理机构,而受保护区自身资源的限制,目前仍处于初级的自然资源管护阶段。

2.3 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基础设施相对较差,资金短缺。当前保护区资金渠道较少,缺乏固定的经费投入,工作人员多是依靠工程补助维持生计,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经费严重不足,办公场所陈旧,巡护监测设备落后等,缺乏先进的设备设施,影响到管理工作的效率。

其次,缺乏科学的监测体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缺乏完善的监测体系,依然依靠人力简单的巡护,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最后,法制宣传单一。自然保护区成立后,虽然进行了广泛的法制宣传教育,广大居民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保护认识逐步提高,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但是宣传教育缺乏系统性,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个别区域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如旅游业的发展和各类民生工程的实施,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除此之外,科学研究工作滞后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保护区成立以来未进行系统的科学考察,缺少对野生动植物的详细的调查,未建立系统的野生动植物数据库,家底不清等,忽视了科学研究与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的有效结合。

3 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对策

3.1 做好保护区总体发展规划

立足当前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做好总体发展规划修订和完善工作,科学绘制发展蓝图;拓展思路,加大项目引进,逐步完善保护区各类基础设施;加强与国内、省内大中院校合作,开展专业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技术和管理水平;建立自然资源档案,组织环境监测,依法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依法治区,依法管理的效果。

3.2 加强保护区法制宣传

多层次、全方位开展保护区法制宣传,增强农牧群众对保护区的认识,充分认识保护自然资源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食用野生动物的健康风险,做文明公民,树立健康饮食新风尚,拒绝捕猎和食用野生动物,并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平台向社会各界介绍相关情况。

3.3 掌握本底资源,建立科研工作监测体系

首先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科研机构,并选用高质量的科研人才,从而推动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工作的开展,了解和掌握生物群落和物种的生存、发展状况,了解物种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原因,为保护区的管理与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其次,在做好调查工作的基础上,要重视将科研与教学工作结合,开展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加强对生物种类、资源开发、物种群体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对监测网络的建设,制定相关的监测计划并收集信息数据,动态性地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发展,并对项目的具体实施加以监测和评估。

3.4 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

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森林资源管理的责任制度,强化自然资源巡护管理,尤其要重视森林防火工作,严防发生森林火灾,落实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措施。根据新修订《森林法》的要求,保护区管理机构要加强与森林公安的协作和配合,依法打击破坏自然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实现依法管理,确保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必须结合当前发展现状,了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了解区域内野生动植物种类及生物多样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与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相结合,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白龙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动植物新视界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An Annotated List of Lizards (Sauria:Squamata) Recorded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动植物御寒方法大比拼
白龙江畔菜花香
有趣的动植物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白龙江畔
把动植物当“人”写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