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音乐偏好现状的初探

2020-11-0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间

刘 珂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0 引言

音乐偏好,即指“个体对具体音乐对象的喜爱程度的表现”(罗小平,2008)或“个体对音乐对象的一种选择倾向,其表现为接受的愉悦、喜爱程度”(刘沛,2006),它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信息传递、社会交流或身份建构等重要作用(任恺,2014;钱丽娟,2005等)。然而,目前国内有关音乐偏好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少有从心理学角度开展对当代大学生音乐偏好现状的考察。鉴于此,本研究以湖北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初步考察中国情境下当代大学生音乐偏好的现状,包括对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和中国民间音乐三类音乐的喜爱度及与其性别、专业两个人口学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后续进一步开展大学生音乐偏好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1 当代大学生音乐偏好现状的调查分析

1.1 研究目的

考察中国情境下当代大学生对三种不同音乐类型(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和中国民间音乐)的偏好程度及其现状的调查分析。

1.2 被试和研究工具

被试:选取武汉两所高等院校的本科生参与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60份,均自愿参加。其中男性90人,女性370人,年龄 M=19.28,SD=.77。

研究工具:采用自编《当代大学生音乐偏好调查问卷》(正式版)。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测量当代大学生对三种音乐类型的偏好程度。采用5点李克特量表,1代表“非常不喜欢”,5代表“非常喜欢”。第二部分主要测量大学生对三种音乐类型的偏好程度与其性别、专业两个人口学变量之间的关系。

1.3 研究过程

被试随堂测验,需要在10分钟以内完成《当代大学生音乐偏好调查问卷》(正式版)。问卷完成后,现场回收,进行SPSS数据处理。

1.4 研究结果

该研究现状调查的结果依次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的分析,即音乐类型喜爱度的分析、音乐类型喜爱度与性别差异之间的分析及音乐类型喜爱度与专业差异之间的分析。具体如下:

1.4.1 音乐类型喜爱度的分析

该研究针对问卷中所罗列的25种音乐子类型,选出之前研究中所确定的分别代表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和中国民间音乐的典型子类型,将这些典型子类型上的偏好得分进行平均计算后获得相对应的三种音乐类型上大学生偏好程度的得分。大学生对三种音乐类型喜爱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音乐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2,932)=19.82.,p < .001,p2=.04。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度 (M=3.29,SD=0.63)显著高于古典音乐(M=3.13,SD=0.63)(p<0.001),也显著高于中国民间音乐(M=3.07,SD=0.65)(p<0.001),因此,大学生对音乐类型的喜爱度依次是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和中国民间音乐。

1.4.2 音乐类型喜爱度与性别差异之间的分析

表1:不同性别被试对不同类型音乐喜爱度上的得分和标准差

表2:不同专业被试对不同类型音乐喜爱度上的得分和标准差

将460个被试的数据进行2(被试性别:男性vs.女性)×3(音乐偏好类型:流行音乐vs.古典音乐vs.中国民间音乐)的混合方差分析,其中音乐类型为组内变量。结果显示,音乐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2,916)=25.01,p<.001,p2=.05。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度(M=3.32)显著高于古典音乐(M=3.06),也显著高于中国民间音乐(M=3.02),但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间音乐的喜爱度差异不显著(p=0.35)。被试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458)=4.63,p=.03,p2=.01。女性被试(M=3.19)对音乐的喜爱度显著高于男性被试(M=3.08)。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F(2,916)=6.52,p<.01,p2=.01。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显示,男性被试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度显著高于对古典音乐的喜爱(p<.01),也显著高于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喜爱(p<.01),但对古典音乐和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喜爱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90);女性被试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度显著高于对古典音乐的喜爱度(p=.02),也显著高于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喜爱(p<.01),而对古典音乐的喜爱度也显著高于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喜爱(p=.03)(见表1)。

1.4.3 音乐类型喜爱度与专业差异之间的分析

将455个被试的数据进行2(被试专业:理工vs.文史)×3(音乐偏好类型:流行音乐vs.古典音乐vs.中国民间音乐)的混合方差分析,其中音乐类型为组内变量。结果显示,音乐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2,906)=23.84,p < .001,p2=.05。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度(M=3.32)显著高于古典音乐(M=3.11),也显著高于中国民间音乐(M=3.05),但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间音乐的喜爱度差异不显著 (p=0.07)。被试专业的主效应不显著,F(1,453)=0.81,p=.37,p2< .01,文史专业(M=3.18)与理工专业(M=3.14)对音乐的喜爱度差异不显著。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F(2,906)=3.75,p=.02,p2=.01。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显示,文史类专业的被试对流行音乐的喜爱显著高于对古典音乐(p=.01)和中国民间音乐的喜爱(p<.01),对古典音乐的喜爱边缘显著高于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喜爱(p=.08);理工类专业的被试对流行音乐的喜爱显著高于对古典音乐(p<.01)和中国民间音乐的喜爱(p<.01),但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间音乐的喜爱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32)(见表2)。

2 小结

该研究主要考察了中国情境下当代大学生音乐偏好的现状,包括对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和中国民间音乐三类音乐的喜爱度及与其性别、专业两个人口学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所喜爱的音乐类型依次为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和中国民间音乐;大学生的音乐偏好受到其性别和专业两个变量的影响,且有些结论与国外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如女性大学生更偏好古典音乐,男性大学生更偏好流行音乐(Abeles,1996等)。这一结果将对后续进一步考察大学生音乐偏好的相关问题,如当代大学生对偏好三种不同音乐类型(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及中国民间音乐)的群体的刻板印象等提供了材料支撑,奠定了研究基础。

猜你喜欢

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间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高人隐藏在民间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