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一体” 课程模式下的职校语文教学改革
2020-01-09陈立勤
陈立勤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0)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职校语文教师以 “六位一体” 为教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教学模式,是全面体现语文学科特性的关键措施。因此,职校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就要始终基于学生学习和发展需求视角,以语文使用技能训练为驱动,强化实践性,切实提高职校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提升文化修养,增强综合竞争力,真正为学生将来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六位一体” 课程模式的内涵
“六位” 主要是指职业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凸现的六大基本要素,即职业能力的需求分析、职业能力目标、能力训练项目、能力训练素材、“教、学、做” 结合、教学考核[1]。“六位一体” 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开展和实施中将六大要素有机融合,并遵循一定的原则,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的主要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目标有机结合,设计出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相应的培养方案;以项目内容为学生的培训教材,遵循职业能力的认知规律,统筹安排教学工作,从而让学生能够在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内化问题” 的过程中强化个体的职业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获取多元、丰富的有效知识;课程考核则以学生的日常训练情况为准,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价。
“六位一体” 课程模式始终坚持以 “职业化” 为教学核心,使职校学生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职业院校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不仅能突出职校教育的核心培养目标,而且能切实优化职校教育体系,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生动、灵活、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氛围中。
二、“六位一体” 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措施
(一)革新教学理念,创设良好情境
“六位一体” 的教学理念最主要的目的是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从而为市场培养出更多素质与技能双优的人才。语文学科本身具有鲜明的特殊性,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内容的设计过程中强化对人才的培养。在推动课程发展时,职校语文教师应正确定位课程的核心培养目标,革新教学观念,凸显语文科目的工具性,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使学生更好地将语文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真正使职校语文教学的目的得以实现。
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先将该堂课涉及的重点知识、核心信息,以视频讲解、图片解析、文字说明的形式发布到班级学习群,要求学生以该素材为载体,对该堂课程内容进行 “轮廓性” 学习。
在课上,教师可在课程导入时播放与该堂课程内容相关的PPT 教案,帮助学生大致了解该堂课的主要内容。接着,教师可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和互动,交换彼此所获取的知识。在学生展开交流和互动时,教师可适时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并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和探究措施提出合理的建议。同时,教师可以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有声材料,如真实的环境音、与主题相关的影视作品,等等,使学生始终处于代入感极强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应鼓励各个小组以思维导图的绘制形式,在黑板上展示最后的讨论结果。小组成员在分享时,教师可引导班级中持有相左意见的学生根据展示内容提出合理的疑问,展示小组则结合“主题内容” 和 “疑问” 进行分析和回答。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职校语文教师能够将 “知识教育” 转化为 “技能教育”,并与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语言技能、丰富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和人文素质,使学生能够准确、清晰、直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丰富教学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自主探究意识,其能够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挖掘丰富的学科知识,并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学习所需进行合理转化和调整。职校语文教师应牢牢把握这一优势,丰富教学活动,拓宽学生视野,真正构建出有针对性的、充满趣味的 “六位一体” 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热情。
比如,教师可定期开展 “专业知识大比拼” 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将选定好的活动主题公布出来,并将主题信息以文本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或认知特点,选择与主题相关的语文趣味知识或新鲜资讯,探究其中与自身职业发展有关联的信息,然后将相匹配的音影素材、数据信息、文本资料、图片内容等作为辅助材料整合到课堂上。在游戏活动开始时,教师可先鼓励学生自主分析该期主题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化对该期活动主题的理解。接着,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的选择功能随机邀请一名学生展开个人分享。该学生在阐述和展示时,教师要引导其充分发挥辅助素材的作用,强化观点输出。第一名学生结束个人展示后,教师要根据该学生的表达效果、信息运用情况、与主题的贴合程度对其进行评分,并将分数作为最后裁判优胜者的重要参考。最后,教师要以优胜学生的展示内容为载体,带领学生分析其中的优势和不足,并由此过渡到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中,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学习能力和文化修养的提升。
在这样的游戏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够与教师切实建立起情感沟通的桥梁,进而在丰富、新颖、趣味的课堂中不断优化自身的探究模式和学习方法,并在头脑风暴和认知冲突中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强化自身的学习技能,最后真正实现自身个性化发展的目的。
(三)尊重个性特点,落实差异评价
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会因为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管理要求、个体特点和个性发展需求、家庭教育环境和学习资源等不同维度、不同方面的原因而形成较为明显的差异,而这些极具 “个性色彩” 的差异化因素,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生知识储备量的增加而逐步影响学生的探究能力、体悟意识和知识管理水平等等。因此,职校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落实 “六位一体” 理念,充分挖掘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构建多元的考核体系,运用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评价手段,推动学生在保有共性的同时凸显个性,进而构建出个性化、差异化的评价体系[2]。
比如,针对学习能力相对欠佳、体悟能力相对不足的学生,教师则要给予其更多关心、支持和帮助,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学生进行阶段性反馈时,教师要与其共同探究阻碍其在该阶段发展的重要原因,如学习热情不高、知识掌握不牢、技能应用不正确等,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调整意见和完善思路,使该层次的学生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自身的学习模式,扎实掌握基础类知识和基础技能。针对学习能力较强、探究兴趣浓郁的学生,教师就可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学生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增强技能。教师还可鼓励该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语文相关活动,并向班级同学反馈所获取的经验,促进班级共同发展。同时,教师要注重各个层次学生之间的交互评价。学生的意见通常来说更加中肯和全面,因此在阶段性考核和评价后,教师要引导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随机评价,评价者要根据被评价者的学习情况、课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情况等,分析出该学生的优势和不足,进而给予真诚的建议。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形成学习共同体,进而实现班级整体发展的目的。此外,教师在进行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指导过程中,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迅速调整教学方法和模式,使班级学生始终向上、向前发展[3]。
结语
职校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以 “六位一体” 为指导方针进行课程改革是尤为重要的。因此,职校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枷锁,以更科学、更合理、更恰当的手段将 “六位一体” 教学模式与职校语文教学深度融合,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职校院校的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精神,进一步推动学生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