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动物类四字成语比较研究

2020-01-09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同义中韩韩语

荣 荣

(辽东学院 辽宁·丹东 118001)

成语是汉语学习的重点,其不仅是一种简短的表达方式,同时包含有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等。通过对国家成语的学习,不仅了解了国家语言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对国家的文化有更为全面且深入的了解。所以成语便成为汉语学习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韩语学习也是如此,且作为我国一衣带水的国家,两国文化之间不可避免的形成的交融,在语言表述方面有一定的相同。动物同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类希望能够与动物之间实现和谐相处,基于这一愿景,产生了许多有关动物的文化。而中韩之间关于动物的成语也不在少数。故而,为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两国在语言表达以及文化方面的差异,文章尝试从动物成语的角度,剖析两国成语表达之间的异同,为语言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中韩两国关于成语的定义

1.1 汉语关于成语的定义

1979年,我国修订的《辞海》之中关于成语作出如下定义,认为成语属于熟语之中的一种,长久以来惯用、简短以及精辟的固定词组以及短语。汉语之中的成语普遍为四个字构成。部分仅需要从字面便可理解,如一马平川、龙争虎斗,但部分需要了解来源才可了解其含义,例如鹬蚌相争、指鹿为马等。

1.2 韩语关于成语的定义

结合斗山东亚出版社所出版的《标准韩语大辞典》之中关于成语的定义:成语是源自中国成语的直译,成语属于古人曾经用的话,是一种惯用语。就两国关于成语的定义而言,中韩两个国家的学者普遍认为成语属于一种较为固定的表达方式,不管是从形式角度,还是从用法方面皆是如此。但差别在于韩国学者表示汉语内的成语属于惯用语一类,即成语同惯用语之间的关系为归属关系。而我国学者普遍认为两种语言表达方式呈并列关系,均属于熟语之中的一种。由此可见,两国在成语归属方面的划分还是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2 中韩动物成语的形态、语义的异同对比

2.1 同形同义的中韩动物成语

中韩两国大部分动物成语在形态以及语义方面基本相近,即韩国动物成语对应的汉字与我国成语汉字基本相近,语言表达的语义也基本相同,可以归入同形同义的范围之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语包括竭泽而渔与竭澤而漁(、鸡犬升天与雞犬升天、犬马之心与犬馬之心、汗牛充栋与汗牛充棟以及孤云野鹤与孤雲野鶴等。据有关学者统计研究显示,可以归入同形同义之中的中韩动物成语共计195个,在中国动物成语之中的占比可达到52%,在韩国动物成语之中占比约为63%。由此可见,基本半数以上的中韩动物成语呈同形同义的状态。尽管不能明确从何时中国动物成语传入韩国并得到广泛的运用,但不可否认,韩国动物成语显然是受到我国成语的影响,即使现在韩语之中的运用也极为广泛。韩国部分学者认为韩国朝鲜时期,因为同中国文化之间的交流极为频繁,使得许多中国大量文学典籍进入韩国。换言之,在古代,韩国应该隶属于汉字文化范围之内,而从根源上讨论,许多韩国动物成语都是源自我国古籍。且因为两国之间地理位置较为接近,所以,两国在古代文化交流极为频繁且积极,这也对韩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中韩动物成语的来源集中在如下多个方面:

第一,源于“经部”的动物成语。包含有《周易》、《尚书》、《左传》以及《谷梁传》等著作,如源自《论语·为政》的“犬马之养”、源自《孟子·公孙丑上》的“鸡鸣狗吠”以及源自《左传·宣公四年》的“狼子野心”等。

第二,源自“史部”的动物成语。包含有《史记》、《晋书》、《三国志》以及《战国策》等,如源自《史记·项羽本纪》的“养虎遗患”、源自《汉书·东方朔传》的“水清无鱼”以及源自《后汉书·杨彪传》的“老牛舐犊”等。

第三,源自“子部”的成语,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例如源自《庄子·养生主》的“目无全牛”、源自《五灯会元》的“蛇心佛口”以及源自《世说新语·容止》的“凤毛麟角”等。

第四,源自“集部”的动物成语,包括各类诗词歌赋等著作。例如源自《送方外上人》的“孤云野鹤”、源自《煌煌京洛行》的“鸟尽弓藏”以及源自《乌江》的“匹马单枪”等。

2.2 同形异义的中韩动物成语

古代,我国同韩国都同属于汉字文化圈内,长期通过汉字开展交流。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动物成语流入韩国,无论是动物成语的发源地还是传入的区域,都将因为不同因素的干预以及影响而使得其含义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尽管动物成语形态以及来源并没有产生变化,但许多成语的语义却产生改变。因为社会发展以及环境的改变,成语的语义得以广泛的分化、归类为表达相同但是语义之间存在差异的成语。该类型词汇包括雪泥鸿爪与雪泥鴻爪(、亡羊补牢与亡羊補牢(以及鸡鸣狗盗与雞鳴狗盜等。其中,汉语之中天马星空指代的是天马驰骋在天空之中,寓意无拘无束,多用于称赞他人才思敏捷,文笔潇洒。

而韩语多将其指代能够无限制的遐想,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亡羊补牢指代丢失了羊之后及时修缮羊圈,予以虽然出了问题,但想方设法第一时间补救,并不算晚。而韩语中亡羊补牢代表失败之后,自我进行反思以总结失败经验,或是予以已经失败的事情无需后悔。又如鸡鸣狗盗,在汉语中代指能够学鸡打鸣、学狗偷窃,寓意卑贱的技能。而韩语则解释为尽管是卑贱的技能,但也有合理的用途;赞许卑微的技能;代指卑鄙地欺侮他人的手段。综上可见,两国存在许多 虽然表达相同,但是含义不同的动物成语。

2.3 异形同义的中韩动物成语

部分成语传入韩国之后,由于中韩两国在语言表达以及生活模式方面的差别,也形成了许多异形同义的动物成语,但并非毫无关联。或是语素相同,顺序不同;或是利用其它词汇替换其中的词汇。所以异形同义词汇可以基本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形态全然不同的动物成语。在中韩两国成语表达方式中明显存有不同,但是意义相同。形态上完全不同的动物成语,呈现方式,即自编表达会转变为另一个成语,但是两个成语的含义相同,例如九牛一毛与鳥足之血等。

第二,含义相同,但是形态部分存在差异的词汇。形态部分存在差异的异形同义主要指的是中韩两国动物成语虽然含义相同,但是形态之间存在差异。中韩动物成语之中,部分语序调换,或是部分语素产生差异,进而产生了许多表达方式不同,但含义相同的成语,例如羊肠小道与九折羊腸(、对牛弹琴与牛耳讀經(等。

3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不管是韩国成语,还是我国成语,都是经过漫长的时间累积而形成且固定下来的一种语言表达方法,能够展现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民俗风气。两国文化之间渊源密切,文化之间也形成密切的交流,使得两国语言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有着相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动物成语的差异实则反映了中韩民族文化的不同,蕴含了两国先人的智慧。所以,通过对两国成语的分析与研究,通过同形同义、同形异义等分析两国成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对深入认识中韩两国文化方面之间的差异而言具有一定的帮助与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同义中韩韩语
Dale Carnegie
中韩30年 新挑战与新机遇——第十届中国论坛侧记
中级韩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2019中韩著名教授陶瓷双人展郑东燕(韩国)作品选登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积极性——以《综合韩语》课程为例
西夏文《同义》重复字研究
西夏文《同义》考释三则
韩语专业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探讨
中韩FTA框架下贸易便利化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