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与协同创新模式探讨

2020-01-09马伏波王鹏彧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研究生协同思政

程 刚 马伏波 胡 坤 王鹏彧

([1]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安徽·淮南 232001;[2]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矿山机电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安徽·淮南 232001)

0 引言

“研究生人才培养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随着国家现代化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事业单位对高质量人才的愿求越来越迫切。机械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和国防建设的战略性行业,具有彰显国家的综合实力与体量的行业。“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给我国装备制造业带来巨大挑战,机械类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储备迫在眉睫。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与智能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这就需要更多的专业化、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来支撑行业体系发展。研究生作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和高等创新人才的主力军,是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诚然,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职责,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是其重要任务与目标。面对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增长的大背景,如何发挥和整合人才、地域以及平台优势等资源,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专业学科调整,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出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端人才是值得探索的一个问题。本文将以高校机械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并以安徽理工大学机械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若干做法为例,探索研究生人才培养与协同创新模式的建设内容,进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人才培养现状

1.1 思政教育情况

研究生思政教育是培养德育与智育人才的重要环节,与专业素质教育相比,研究生思政教育更加显得重要,直接影响着个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高校稳定及社会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决定人才,思政决定人才对国家贡献的态度。当前,随着国家对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高度重视,研究生思政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广大研究生的思想动机是纯洁的、积极及与健康的,但也存在着一些思想意识淡薄、爱国主义情怀缺失以及学术道德诚信等问题,如“田佳良事件”、“许可馨事件”等,诸如此类犹如学习花园中的毒株,任其在阳光下滋长、疯长可能会引发更糟糕的危机,甚至会对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造成重大损失。研究生思政教育不仅要进一步增强,更需要丰富与多样化,贯穿于整个研究生智育教育过程,如此才能确保研究生思想的长久稳固与发展。

1.2 教育资源相对缺失

当前,研究生的招生政策较为宽松,研究生招生规模呈逐年增加趋势,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51.7万人,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了111.4万人。以安徽理工大学机械专业研究生为例,2016~2020年期间,研究生招生数量平均以每年10%的速率增加,尤其在2020年,增幅超36%。研究生数量的增加给现有的教育软、硬件资源带来了较大冲击,如师资队伍、管理人员、实验仪器、科研环境、各类经费支出等。资源缺失与补给成为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重要挑战,虽然各个高校正在努力增加和改善其各项资源条件,但是倘若没有优良的改革措施作为政策保障,教育资源的缺失与研究生数量增长之间的矛盾很难得到有效处理和化解。

1.3 课程体系陈旧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类技术手段层出不穷。研究生毕业进入部门单位能否胜任专业需求,以及后期成长速度的快慢,完全在于解决新事物问题的途径与解决问题手段的先进性,掌握了新技术才可以掌握专业话语权。对于机械行业而言,如数值仿真与计算机模拟已经取代了很多传统设计中繁冗演算,并且对应的国家标准已经建立,社会认可度非常高,因此,像此类科目应该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有重要体现,再比如,3D打印、虚拟设计、人工智能等,研究生课程的设立应该贴合科技发展的前沿,然而现有课程过分地讲究科目的完整性,课程体系较为陈旧,对应的师资力量也比较缺乏,因而动态优化当前的课程体系,适应科的发展需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1.4 创新实践能力偏弱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强弱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研究生具备创新能力将有利于后期从业的发展以及个人能力的展现。当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以学术论文、国家专利等作为衡量标准,评价面较为狭隘。随着国家对科研评价体系的改革,以学术论文、国家专利为主要的评价方案将会有所改变。学术论文、国家专利是科研成果的结晶,在一方面确实能体现研究生的科研创新与表达能力,但作为机械专业的研究生,工程化的实践创新也必不可少,尤其是申报国家专利要遵循实际实用要求,切不可纸上谈兵和异想天开。现在很多研究生关注的是国家专利的撰写与申报,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对于专利的落地实施与可行性却知晓甚少,这一点需要亟需改善,否则会严重影响研究生对创新实践重要性的辨识度,从而对创新能力的强弱产生重大误解。

1.5 领军与骨干师资亟待增强

高校领军人才与骨干教师对于培养高质量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发挥着科学研究以及教育教学的核心牵引作用。高校领军人才是学校的指路明灯,骨干教师则是更多新生力发展的楷模。由于一些高校的地理位置、科研环境和工资待遇等,很多高校的领军人才匮乏,自己培养的优秀人才流失严重,聘请的人员又不能保证长期在校,这将使得本科学科的发展受到很大阻碍,学术梯队难以稳固形成,科学前沿把控以及对师资力量的提升得不到有效支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难以上升一定高度。骨干教师的建立与发展也是高校的一项核心工作,由于对骨干教师传统观念的认识,骨干教师的作用往往被淡化,致使骨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变得不足,很难带动周围其他教师的积极性,使得骨干教师空有其名,实际号召力与牵引力不强。

1.6 科研方向凝练不集中

科研是高校发展的命脉,没有科研项目,高校师生会失去活力。科研反哺教学,科研也会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富有生机,让研究生的各项素质得到训练和提升。然而现在一些高校科研实力较强,但是科研方向和特色并没有很好形成,存在游击作战,个人单打独斗,团队观念和协同意识不强的情况。科研方向凝练不集中,表面上看似影响甚微,不影响个体教师才能的展现,实际上对所在学科建设以及后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没有了专业特色,所培养的研究生也会失去行业招牌,对其职业和从业产生深远影响。消除特色化,趋于大同化,泛化式的科研活动就会失去鲜明意义。对于机械专业更是如此,如矿山机械、冶金机械、工程机械、车辆装备、自动化设备、机器人等,一所高校的科研应该紧密围绕学校特色与地域优势,组建对应科研团队,联合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联合攻关,如此薪火相传,协同作战,才能树立行业标杆作用,造就出专业化、口碑化的人才。

2 改革思路若干探讨

2.1 强化思政,协同育人

充分发挥研究生思政教育这块阵地,固守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定力,进一步激发研究生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奉献精神。以安徽理工大学机械专业研究生思政教育若干做法为例,学院紧跟思政工作新趋势,严格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8]15号)等文件精神,成立学院思政教育工作组,定期检查思政教育成效;政治教育上,常效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协内师生思想步调,组织研究生和导师党员赴革命老区等开展红色教育等,开展各类暑假实践与公共爱心活动;课程学习上,大力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协同研究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元素,开办创新能力及学生道德规范系列讲座等;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全面预防,精准治疗;媒体宣传上,开展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管理与建设,实现线上线下师生思想正能量的互动。

2.2 师资改革,协同资源

优化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协同资源创新发展。以安徽理工大学机械专业研究生师资建设若干做法为例,学院近些年来采用多方举措吸引了院士、杰青、首席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矿山机电装备领域内高端科研人员;进一步强化了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的管理,实地指导和把握学院学科发展和建设;加大校外兼职硕导的聘任,尤其是增大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事业高工人才的比例,弥补校内硕导的数量以及实践环节中的欠缺;联合开发与应用单位,投入大量专项资金,购置或研发了大量矿山机电等软、硬件系统和实验装置,为研究生的科研创造优质环境;通过“传帮带”,重点培养一批青年才俊,遴选出一定数量中青年科技骨干,起模范带头作用;协同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优势资源,招收高质量研究生;优化学缘、学历、学科结构比例,积极引进国内双一流高校博士;协内外部资源,开展研究生优质生源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等,与兄弟高校签署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等。

2.3 联合攻关,协同创新

根据学科特点,凝练科研方向,瞄准行业重大需求,开展校企联合攻关。以安徽理工大学机械专业协同发展若干做法为例,学院构建了政、产、学、研、用五位为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大力推动了工程技术难题的联合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学院确定了以科研活动带动学科发展为导向、以任务需求带动研究生培养为指引的政策,实质性地打开了协同共享,开放合作的局面;深度凝练了“矿山高效采掘智能化装备及其关键技术”等四个研究方向,围绕方向组建了11个导师负责制下的研究生指导团队,课题集中,方向明确,层次分明;学院依靠两淮煤矿企业优质资源,依托“安徽矿山机电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创建了产学研联合体发展模式,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企业的技术难题开展常态化技术交流;根据科研和课题需要,驻派研究生到合作企业,增强研究生科研训练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毕业后可选择留任所在单位,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和拓宽研究生就业渠道。

2.4 多元组合,协同评价

改变以论文、专利数量等为主的科研成果评价方式,实施研究生多元评价体系。以安徽理工大学机械专业评价体系若干探索做法为例,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专利、论文、学科竞赛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关于专利,严格落实《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教科技[2020]1号)文件精神,围绕科研方向开展知识创新活动,加大对专利申报质量的审查,破除数量为上原则,提倡可转化专利的申报;关于论文,严格落实《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教科技[2020]2号)文件精神,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鼓励研究生阅读和发表中文期刊论文,减少论文发表数量,提升论文科学价值;关于学科竞赛,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挑战杯”等国内外各类重大课外学科竞赛,支持研究生申报科研创新基金,培养研究生独立从事科研活动能力;关于学术交流,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和论坛,鼓励研究生做专题报告,积极展示和推广学院科研成果等。

3 总结

“除了创新,教育无路可走!除了革命,教育无路可走!”高质量机械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形势紧迫,须紧跟国家战略与行业建设的需求,最大化提高人才效能,为国家机械装备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技术支撑。当前高校对于机械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策略略显不足,存在诸如思政教育深度、教育资源短缺、课程体系陈旧、师资力量缺乏和实际创新能力偏低等缺点,研究生的教学模式与评价体制需要得以创新与改革。本文以安徽理工大学机械专业研究生培养若干做法为例,重点从人才培养策略与协同创新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剖析诠释,并列举了一些具体做法,实践成效表明,研究生的培养应该协同和利用一切资源,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力量,同时强化思想主阵地、完善成果评价体系、动态优化教学课程、多维度扩大研究生创新活动,加大人力和物力改革力度,以协同创新为源动力,如此才可以全面打开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和新局面。

猜你喜欢

研究生协同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