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思考

2020-01-09龙碧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作文语文教师

龙碧妍

(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小学 广东·广州 51016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占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抓好了语文教学的“主干”。但是我们的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大多数学生说到作文如“谈虎色变”,害怕写作文,逃避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搜肠刮肚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这正是作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教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激发者。如何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他们下笔有神,乐于写作,善于写作呢?多年的探索写作教学,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下文谈谈自己的浅见。

1 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写作能力来自知识的积累。能力从何而来呢?我认为:能力的基础正在于知识。试想一下吧:一个没有丰富的自然、社会知识的积累的人,能写出什么东西呢?古人认为写作中不可缺少“才胆识才”四种因素,其中“才”是先天具有的,“识”才是后天勤奋学习而获得的。而“胆”“力”则是“才”、“识”结合的产物,正因为如此,我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知识的传授,特别注重学生自身知识的积累。我常用的方法是:(1)老师多讲。无论是作文指导课,还是作文评讲课,我都在进行知识的传授、信息的传播。从古代就有的“九天揽月”“嫦娥奔月”、“鲲鹏展翅”的神话到“神舟五号”飞船上天,以及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从赢政秦朝的统一到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从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到唐朝诗仙李到当代有名诗人季羡林……只要写作需要,我作文课是无所不包的。当然,这不是上课开无轨电车,瞎吹乱侃,所传播的每一条信息都与作文教学密切的结合。例如,这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的乡村最美的教师——梅香,我把梅香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后,就诱使学生作发散思维,让学生考虑:梅香为了教仅有的两个学生而留在深山里,这种做法,值得吗?最后又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兴味盎然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我让他们给梅香老师写信,学生学到作文构思、立意的思维方法。可见,写作的规范、方法正寓于具体的信息、知识之中。(2)学生多读。教师多讲,当然不能代替学生的多读,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讲仅仅是对学生自己多读的指导,我特别注意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多读,让学生兼收并蓄,广泛接受各方面的知识、信息。多引导学生读课外书,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作品语言华丽多彩,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因此,我引导学生去欣赏这些名著。除此外,引导学生多读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我都推荐学生去读,但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让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想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外,多引导学生看生活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我规定每个学生每周必须摘一则剪报。并对所剪文章写一篇评、感类随笔。学生为找一篇好文章,每周必须读相当数量的报纸,对许多文章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写随笔,则对可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了。长此以往,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读报、剪报、评报的习惯。从上可知积累多了,知识自然也丰富了,到了一定的质与量的时候,他们会不满足于仅仅当一只盛水的缸,当一张储存信息的磁卡的。这时学生的表现欲,发表欲会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写作兴趣的产生。这也如十月怀胎,既然胎儿成熟,就不愁分娩了。其实学生怕写作,写不好作为的最主要原因肚内寥寥,没东西可写,既然有东西可写兴趣也相伴而生了,“不意”之中,写作能力自然得到提高。我的一点体会是,一个人阅读的多少,决定了他知识总量的多少;而知识总量的多少,又直接关系到他写作水平的高低。如果说知识多的人未必一定是很会写的人;但,一个知识贫乏的人,必定不会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则是不容置疑的。

2 教给学生多种写作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大纲》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方法如下:首先我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写作文,利用课文示范,像课文那样规范的语言叙述一件事,引导学生利用课文语言表达;运用各种句式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说通俗;模拟各种句群关系,把话说具体,有条理。这样有利于解决作文中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还可以从课文文体特点、结构、方法、写作技巧、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结合看图学文进行一些遣词造句规范化语言训练。如在写作文时,先写出范文,让学生仿写,再让学生独立写一篇。这样做到了逐步提高,在表达上才不会出现大的失误。在这里我强调的是教师一定要重视写下水文。叶圣陶老先生曾在《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教师经常动笔,或者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定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坚持“下水”练笔,能起到示范作用,消除畏难情绪虽然课本上的每个单元都有作文的范文,但是很多范文和孩子们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不易模仿。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压力,畏难情绪随之产生,一遇到作文课,学生常常看着文题绞尽脑汁,不知从何下笔。如果教师在每节作文课前,蹲下身子,站在学生的角度,把自己移到学生的位置上,自己动笔写写学生的甘苦,不仅可以掌握作文指导时的难点、重点,也可以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小学生的生活实践少,每天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写作题材相对贫乏。另外,小学生对周围事物,生活中的点滴还不能随时观察关注,不会主动地去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这时,教师的下水文可以起到拓宽思路的作用。其次从口头到书面,促使学生常练笔:让学生观察生活,多读书只是丰富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成绩的外因,要将外因转化为内因,关键是练笔。首先要让学生将自己的素材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讨论。在小学阶段,学校设置了十分钟的晨会课,我让学生在晨会时发表一分钟的演讲。让学生就一个或多个话题进行演讲,要求有完整的内容,有自己的看法,一名学生讲完后,可以让其他同学评一评,这样就让学生之间能够互相交流,同时还训练了同学们的听力。在说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素材记下来,而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坚持天天写日记。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耳闻目睹的事记下来,要求每次练习都要有所侧重,对他们的练习要及时批改、讲评,最后指导整理,形成作文。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素材,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意味就能写好一篇好文章。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已有的材料进行加工、分析、筛选、组合、编拟提纲,要凭借材料教给学生恰当的表达方式,在“纲”的统帅下坚持先说后写,先仿后作,使之把头脑中的材料借助口头语言整理、调节。这样,文章就如行云流水、文字流畅、词语丰富、形象生动、言简意赅、感染力强。相反,语言表达不好,就会七拼八凑、眉目不清、含含糊糊。作文的过程是观察、思维和表达紧密结合的过程,要想写好作文,必须持之以恒坚持读说写相互结合的原则。

3 评讲方式多样化

教师的评讲是让学生获得实际的帮助和提高作文水平最好的效果,讲评的方式可以多样如:巡视评改法、朗读评改法、师生同评法、互评法等。师生同评乍一看,大家可能认为这是笔误。甚至有的有经验的老教师会提出质疑:“我从教几十年,没有听说过‘师生同评’这句话。每次作文讲评,都是我一言堂,学生洗耳恭听。”其实这并非笔误,而正是我所要强调的。现代教育飞速发展,教育观念也有了本质的改变,提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诚然,学生是一个有意识、有自觉性的人,而不是认教师摆弄的胶泥或装填的料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生活经历以及个性特征、知识水平、人格尊严,学生有其自主作用和独立倾向。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处,在课堂上形成平等、朋友关系。讲平时,教师当堂宣读学生写的作文,引导他们仔细聆听,说说那些作文写得较好,为什么?启发学生评价。学生兴趣激发了,都积极踊跃发言,教师再宣读作文评语,学生惊讶的发现自己的评价与教师的有的出自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适当给予表扬、鼓励。不失时机地说上一段话:“同学们都很聪明,都能当小老师了。下面,老师再念一些文章,看看那位医生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找到病症所在。”学生们思维活跃了,如一批批良驹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奔驰,每篇文章所存在的毛病都被他们发现了。教师再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使小作者通过面对全体学生朗读优秀习作,产生一定的成功感。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把优秀习作发到有关网站,推荐发表,刊登。写作中存在毛病的学生通过师生同评这一过程,找到了批漏,就会仔细回忆,开动脑筋,认真写好自己的作文。而那些经常被教师、同学大力褒奖,又被推荐发表的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成功感、荣誉感,会更有信心,争取继续写出佳作,并积极投稿。一时还没有习作发表的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练笔,作文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班级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喜欢作文的氛围。互评法就是通过学生对作文进行相互评价,相互修改,达到共同进步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把作文批改权交给学生,并不是教师可以减轻工作量,高枕无忧,反而工作更多了。因为教师要作恰当的引导和指点,设法教会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和技能,这是一项细致而长久的工作。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逐步提高学生对作文批改的认识,端正其态度。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所以“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在引导、开窍学生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让他们批改自己或同学的作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品味出学习的乐趣,才会不怕写作文,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这样学生就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提高,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基本尺度。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作文素质更是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在作文的教学中不能只看重作文方法的指导而淡化生活积累;只专一练“写”而忽视“听”“说”“读”的训练;只偏重谋篇布局的指导而弱化语言训练,要想大幅度提高语文成绩,必先提高作文的水平,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语文作文教学的方式,使作文的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了作文的主人了。

猜你喜欢

作文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