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学的研究

2020-01-09黄海鹃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技工互联网+思政

黄海鹃

(广东省城市建设技师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互联网在教育行业中的渗透,激发了教育活力、增强了教育力量,改变了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更带来了诸多便利是不争的事实,将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眼界,还很好的协助教师展示课本教学内容,好处显而易见。而如何将这种优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为一体,则成为当前各个技工院校所面临的难题,也由此引申出了本次的研究主题。

1 “互联网+”带给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

1.1 “互联网+”带给技工院校学生更多可能性

互联网在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渗透及发挥,给技工院校学生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在竭尽可能利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拓宽了学生学习路径,利于学生实现个性成长、收获成功人生。互联网资源强大,不仅将创新创业教育做到全方面形象展示,还能让技工院校学生在其中找到各种有用的商业资源并寻找机遇,让自己能有较大空间进行发挥与成长。不置可否的是,互联网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功效发挥到了最大,再加上当前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是00后,他们接触网络较早,能更好的去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课堂,也就更利于“互联网+”课堂顺利发挥出它的优势并带动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发展。借助互联网中的实践平台,技工院校学生还可以消耗较少资金开启创业之路,是不错的积累经验契机,增多了学生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既可以积累“第一桶金”,又提升了技工院校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然而,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想要做到将互联网发挥出真正功效,学生应牢牢掌握互联网应用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用长远眼光看待问题,做好定位至关重要,并在这个奋斗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做到完美融合,方可助力技工院校学生成才。

1.2 “互联网+”带给传统创新创业教育更多冲击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的冲击了传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教学观念,还完善了许多对学生有利的培养策略,让新时代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得到较大改变。

第一,建立了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加入改变了大众的思维活动,颠覆了广大师生对产品、客户等一些列因素的认知,较大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活跃,不再局限在传统创业模式中,对各类产品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为日后学生创业做好了铺垫。学生的思维得以转变,将创业途径拓展到了互联网中,增多了学生创业路线,有利于学生创业成功。

第二,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实践机会。传统教学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只能依靠大把理论进行最初创业,碰壁现象无疑会大增,很大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在“互联网+”视域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给学生提供了发挥自身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前就拥有较多的创业经验,减少在社会中的碰壁现象。除此之外,提升了学生创业的危机意识,对于学生未来创业增多了一重保障,可躲避风险并减小损失。

1.3 “互联网+”带动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快速发展

就目前互联网在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来看,的确推动了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快速发展,突破了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的空间、时间等方面的局限和束缚,进而拓宽了学生学习范围、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机,更开辟了线上创新创业教育通道,进一步为专业教师排忧、解压,利于教学效率直线提升,利于教学任务的尽快达成。要知道,“互联网+”的出现和深入落实,不仅仅是促成了互联网相关技术与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也由此开启了创新创业全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由此焕然一新,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在未来发展中拥有更多创新与升级可能,未来仍旧可期。

2 “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技工院校思政教学的路径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互联网+”带给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是积极的,需要相关院校及教师,认真总结经验并制定科学与合理的策略与方案,进而实现最终目标。

2.1 创新技工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向“互联网+”靠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技工院校的思政课程教学出现了较多的新问题、新难点,导致学生的学习进度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知识点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对学生步入社会、适应社会造成了严重阻碍,所以,让思政课程内容跟上社会发展进度是很有必要的。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教学新模式,便于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身上较好的落实与渗透。

另外,在技工院校思政教学中融入双创的理念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包含双创要求、双创目标,转变学生守旧思维,认知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待学生对创业有个基本认识后,就需要向学生传授创业方法及技能,以便早一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并依托法律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这是一项长期工作,更是一项艰巨任务,需统筹布局、细致落实,让学生做好万全的创新准备。其次,通过技工院校思政课堂的网络化,给予学生随时随地的帮助和指导,更可落实“一对一”帮扶,也借此机会,打开网络小成本创业之路,只为积累经验和深化学习,让学生时刻走在进步的道路上,并在学生遭遇创业困境时出谋划策,进而协助学生收获美好明天。

2.2 创新技工院校思政教学实践平台,实现互联网线上教学

在技工院校思政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发挥创新创业教育作用,也为了让学生掌握好创业理论知识并真正吃透课本知识,就需要教师多关注学生的实践锻炼,多多增加技工院校学生的实践机会,为后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埋下伏笔。

为了实现学生实践的目的,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积极引进创新教学理念、增加实践平台,实现互联网线上教学。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QQ及微信群,借助这个线上通道,随时随地的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对互联网多一份了解的基础上,可从中寻求到商业机会。值得一提的是,线上教学初期,学生难免会迷茫、不知所措,教师应给予较多建议并给出一些适合学生实践的网址,帮助学生更快的、更充分的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并实现个人经验、能力的增多和提升。在思政教学中,还要注意思政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做好两手抓工作,全面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综合素养,实现“双赢”。

2.3 创新创业意识向实践成果转化,融入互联网保障机制

渗透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政课堂,其初衷是为了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并为今后创新创业活动的实现提供助推力,协助技工院校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得以获得成功。想要达成此目的,就需要技工院校有意识的在思政课堂教学中保护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一步推动学生将宝贵的创新创业意识向实践成果转化,这个过程中,融入互联网保障机制无疑是最合理、最有效的办法。在对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给予足够支持的同时,也要为其制定贴合的、科学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使得学生按照合理的路线进行成长与成才。如在网络平台中,构建创新创业学分制,将学生在思政课程中的学分转换为学分或成绩,实现动态监察和数据及时更新,要允许学生将创新创业意识转化为实践成果的实施折算为实际成绩或分数。与此同时,还要匹配互联网弹性学制,允许学生结合自身状况自行调整学业进程,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机会,并保留学生学籍,让学生无太多顾虑的投身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并且一旦有了成果,即可借助高端软件与平台转化为相应成绩和分数,进而助力学生思想意识转化、能力提升,协助学生达成人生目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在技工院校思政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技工院校学生有着莫大的帮助,是值得肯定的教学路线。为此,相关技工院校及专业教师应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去探寻思政教学新路线,专业教师也应积极去提升自身能力,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而发挥思政课对于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作用,相信在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必将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技工互联网+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技工到英雄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