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孝德的传承路径
2020-01-09李东冉
李东冉
(中国矿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儒家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做人的修身之道和做事的基本准则。但是,在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的儒孝观念逐渐淡化。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儒家孝德的作用,继承并弘扬儒孝美德,优化其传承路径,以不断提升人们的儒孝意识。
一、儒家孝德的基本内涵
孝是儒家文化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字形来看,“孝” 字由 “老” 和 “子” 两部分组成,其意蕴是老人养育和辅佐子女,子女赡养和孝敬老人。《说文解字》载:“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1]398
(一)养亲敬亲
儒家孝德首先强调的是赡养父母。赡养父母最低层次的要求就是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这也是子女应承担的义务。《孝经》中强调:“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2]25由此可见,子女应当尽心尽力赡养父母、照料父母。
儒家孝德还强调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对父母的关怀和尊重。《论语》中有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3]78因而,子女真心孝敬父母,就要加强对父母精神上的关怀以及与父母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二)忠孝谏亲
忠孝是儒家孝德的核心。《荀子·子道》中鲁哀公三次问孔子:“儿子顺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吗?臣子顺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吗?” 对于该问题,孔子对子贡解释:“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4]382儿子一味顺从父亲怎么是孝顺呢?臣子一味顺从君主怎么是忠贞呢?只有弄清楚顺从的是什么才能称为孝和忠。可见,儒家孝德强调符合正道的孝才是忠孝。
此外,儒家孝德注重谏亲,父母有过,子女应该谏诤。《礼记·内则》载:“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5]322也就是说,父母犯了错,子女应该劝谏,但要注意劝谏时的态度和方法。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子女应在尊重父母的前提下,用合适的方法指出父母的过错并帮助其改正。
二、传承儒家孝德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6]这就要求我们继承并大力弘扬儒孝美德,使其在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一)健全个体人格,提高道德修养
儒家孝德对个体人格的培育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孝敬父母是个体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只有真正做到孝敬父母的人,才有可能做到尊师敬长,与人为善。儒家孝德有助于培养感恩意识与责任担当,完善个体人格,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
(二)维系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睦
我们常说,家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儒家孝德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明确自我角色的定位,承担各自的责任,从而形成长幼有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的家庭氛围,维系良好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睦。
(三)形成良好风尚,推动社会和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此延伸,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关怀体贴其他长辈。儒孝美德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孝老爱亲的良好道德风尚,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当前儒家孝德观念缺失的原因
(一)主体意识增强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发生着改变。身处网络技术发达的新时代,父母的社会交往受到了一定影响,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和程度不及子女,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交流出现障碍。而出于对子女的关心,部分父母总想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子女,但子女随着不断成长开始看不上父母老旧的经验。子女主体意识的增强无形中淡化了儒孝观念,导致儒家孝德的传承面临着极大挑战。
(二)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缺失是当前儒孝美德缺失的重要原因。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有的家长过度重视子女的文化教育且教育方式极端,影响了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正常交流;有的家长溺爱子女,造成子女养成了自私任性等坏习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家庭教育导致子女不懂得感恩父母和关爱家人,不利于儒家孝德的传承。
(三)学校教育失衡
学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影响了儒孝美德的传承。很多学校开展的儒孝美德等教育偏重理论教学,对实践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孝德教育难以深入学生内心。有些教育者认为,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能认识到孝德的重要性并积极付诸实践,忽视了学生的接受度和能动性也是需要教育者引导的。总的来说,学校教育失衡也极大影响了儒家孝德的继承与弘扬。
(四)社会环境影响
相关部门对网络环境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冲击着儒孝美德等社会正能量的传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父母的物质赡养,而我国法律也很少强调给予父母精神上的慰藉的制度保障。可以说,社会环境和制度的不完善是造成当前人们儒孝观念缺失的重要原因。
四、传承儒家孝德的路径
(一)加强自我教育
个体加强自我教育,树立正确的儒孝观念,是传承儒家孝德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个体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儒家孝德的基本内涵,明确继承和弘扬儒孝美德的重要性,并积极落实儒孝美德,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道德感情是需要积累的,规范行为是需要培养的。生活中应从细节入手,践行孝言和孝举,比如,起床问早、外出打招呼、分担家务等。另一方面,个体还要看到儒家孝德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会好,把爱家和爱国切实统一起来,尊重敬爱每位老人。
(二)注重家庭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抚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7]因此,传承儒家孝德要特别注重家庭教育。
一方面,父母要注重培养子女孝老爱亲的意识和行为。父母不仅要做子女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给予他们成人式的平等与关爱,营造和谐平等的家庭氛围,而且要鼓励子女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锻炼他们的独立意识,培养他们孝老爱亲的观念。同时,父母要给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以身作则,孝敬长辈,省察克己,真正践行儒孝美德。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子女才能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不断践行儒孝美德。
(三)强化学校教育
学校是传承儒家孝德的重要场所。一方面,要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作用。各学校要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及时更新教育课程,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渠道,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时代特色相结合,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掌握儒家孝德的内涵。另一方面,应积极开展传承儒孝美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感,将其所接受的理论转化为具体行动,做到知行合一。例如,学校可以开展“一日身份互换” 活动,以教育学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开展志愿服务孝星评选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等。
(四)加大政府引导
传承儒孝美德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政府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大众传媒具有传播速度快和受众面广等特点,在儒孝美德的弘扬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儒孝美德的宣传和教育,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例,激励人们践行儒家孝德,勇于对违背儒孝美德的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同时引导人们用儒孝美德规范约束自身的意识和行为。另一方面,政府要建立健全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国家法律中应健全对老年人的法律援助机制,不断完善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适当加大对侵犯老年人权益的惩罚力度,给儒家孝德提供一个法律保障,使其成为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
综上所述,儒家孝德是一种深厚的道德资源,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在促进个体发展、家庭和睦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体都要加强对儒孝美德的传承,使儒家孝德在新时代继续焕发生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