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均衡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构建

2020-01-09福建省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郑哲平

天津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三角形思维能力内容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 郑哲平

均衡教育发展是目前我国推进教育快速发展所提出了一个长远目标。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的快速发展,陈旧的教学观念已经不符合新时期社会的要求,而且不能充分展现出教育的均衡化。这就需要将创新的教育观念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直观、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以期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将学习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在生活以及工作当中。

一、均衡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相关概况

均衡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可以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公正性,可以充分落实我国的科学发展观,存在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均衡教育可以有效推动我国教育制度体系的创新,提升教学的质量,进而促使我国教育行业均衡、稳定地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可以全面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树立良好的数学观念,小学数学可以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初始阶段,小学数学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不断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的相关知识,对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深入了解。

二、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构建的意义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于2017年11月20日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在其中明确指出要重振中小学教师教育的目标,通过组建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以便提升小学素质教育的水平,加快小学教育的信息化。然而在均衡教育背景下,相对于小学数学构建有效课堂而言,只有提升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小学教师专业化能力,才可以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效率。小学教师的效能决定着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可按时完成,所以增强小学教师的效能对于在均衡教育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均衡教育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策略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要人物,学生之间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知识的能力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在我国各个学校中,细分到每个班级当中都有学习成绩优的学生,同时还存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但是无论学生个体的综合能力怎样,都一定要借助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具有不同的特征,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从教学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且能够及时改正,得到全面发展,即把学生个体充分地发挥作用,努力促进学生得以均衡发展。

例如,学生在学习“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一节科目的内容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对该部分内容所掌握的情况选择分层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针对知识掌握程度不好的学生,充分地使他们可以简单地理解运算的定律,可以准确地解答出二至三个问题;针对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中间层面学生,教师要求学生除了正确地做出题目之外,还应该会对题目进行改变,试着做出更加深入的问题;针对知识掌握非常好的学生而言,要求该层面的学生,要在以上学生的基础上,让他们学会分析题目以及总结规律。

(二)将信息技术渗入小学数学教学中

数学这门学科的内容是抽象的,但是数学的原型是直观具体的。想要小学数学全面地展现出生活的数学、大众的数学就需要创新数学的教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逐渐在我国各个领域普遍应用,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数学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直观、立体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凭借多媒体方便快捷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将教育资源有机地结合到一起,通过这样可以使学生全面理解数学内容的难点,掌握重点内容。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当遇到讲解难点时,可以形象具体地通过幻灯片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讲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传统媒体不能实现的教学功能。

例如,学生在学习“初步统计”的相关内容时,假如只按照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为学生进行讲解,会使学生感到该部分内容枯燥、乏味,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样学生也不能熟练地掌握和统计相关的知识。如果教师在讲解统计相关的内容时利用多媒体、广播等介质搜集、加工以及整理统计信息,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还进一步地拓宽了统计内容范围,使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相关知识,从而有效地推动学生均衡地成长。

(三)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均衡教育发展的宗旨是对学生个人能力进行提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想让学生可以自主地学习,就需要其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小学数学属于理科内容,学习数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众所周知,小学生作为知识的主要接收者,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根据教学的内容为学生设置层层深入的问题,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

(四)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

新课改明确提出,学生是所有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可以使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处理实际遇到的问题。均衡教育发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创造生活化教学,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以便有效地使学生全面了解知识的含义,从根本上上推动学生的均衡发展。

比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生活当作背景,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然后激励学生根据生活的切实情况说出该东西做成三角形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根据三角形制作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总结和归纳出三角形具有的作用,然后指导学生把看到的三角形形象地画出来,结合其具有的特征进行分类。通过这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都能够利用自己总结的生活经验完成三角形内容的学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相关知识的记忆,使学生可以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可以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均衡教育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课程改革也需要快速地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均衡教育的快速发展。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仍需要继续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创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融入创新的教学观念,使教师可以在均衡教育发展过程中体现出自身具有的价值,让课程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真正地落实,进而实现推动均衡教育的发展,实现均衡教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三角形思维能力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主要内容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