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解析
2020-01-09甘肃省山丹县第二中学
■甘肃省山丹县第二中学 顾 峡
数学核心素养是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数学课堂不能仅是枯燥的知识传授,而要在课堂中融入情感,要采取有效策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学习精神以及学习能力,要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当前初中数学课堂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方面尚未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仍存在较多问题。如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度,不注重情感教育等。本文联系实际,就初中数学课堂中的相关问题做具体分析。
一、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不足
(一)教学目标整体性不强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不仅要教给学生基础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的培养。但由于部分数学教师对这一理念理解不深入,对教学过程承载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目标的共同作用把得不准确,导致数学课堂无法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起到多大作用。在传统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师不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也不注重对蕴藏与数学知识中相关情感因素的挖掘与运用,过度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因而导致数学课堂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教材利用率不高
初中数学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好材料。但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数学教材的应用浮于表面,只看到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没有看到知识背后的情感因素。此外,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一味“授人以鱼”,而不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思维与学习方法,可以说数学课堂并没有实现从数学知识教学向数学学科思想方法教学的转变。这一问题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直接性影响。
(三)主体与主导之间矛盾突出
具备科学的学习思维,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关键。但实际上,当前大部分初中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数学公式与概念,却做不到灵活转化、融会贯通。这是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注重引导学生架构数学思维、探索数学学习防范,没有透彻分析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存在的差距,没有为学生有效自主构建知识营造氛围与条件,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观念、学习思维、学习方法上存在较多问题。
(四)教学评价的针对性不足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环节仍存在评价目标不明确、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有失科学公正等问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较低。在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师应正确认识到数学学科的本质与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评价模式、评价方式等做出调整,以提升教学评价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在“知识、能力与情感”素养中,知识素养是三者的基础,能力素养是内化了知识的综合体现,情感素养体现了以人为本,强调在知识、能力基础上的人格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应当将以上三相学科素养进行统一整合,将其视为统一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也以同步发展学生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以及情感素养为教学目标,进而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综合能力素质的有效培养。具体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求知识,让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解题能力等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得到锻炼与提升。
(二)深度挖掘核心知识
数学核心知识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基础,只有深度挖掘数学核心知识,充分利用数学核心知识,初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方能得到提升。那么什么是数学核心知识呢?相关文件中指出,核心知识“更强调的是知识的教育价值与育人功能,也就是越能承载学科思想方法和核心素养的知识,越是学科核心知识”。那么初中数学教师又该如何实现对核心知识的正确讲解与有效运用呢?我以为,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透过表面看本质,要能对知识背后所隐藏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知识的本质与内核等做透彻分析与全面把握,并在此基础上以多元联系的方式,促进知识间的链接与划归。具体如,在进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在形式上的共同点、不同点,先对这两大数学知识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探究二次函数图像、一元二次方程图像之间的联系,从而理清学生学习思路,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与方法。
(三)构建自主学习课堂
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参与数学活动、发展数学思维来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立足实际学情,采用有效手段,在数学知识教学中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不断创新的精神。具体而言,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学习需求、数学知识难易程度、教学目标等各项因素来设计教学活动,确保数学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如教师需保证,教学活动的目的与内容、方法与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的题材选取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匹配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空间、提供自主学习平台,同时给予学生及时、正确的教育与指导,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情景中亲身实践、自主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正确理解与深刻记忆,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多元发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勾股定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以“最短路线选择”为知识切入点,让学生在圆柱上寻找最短路径,并在寻找过程中指导学生动手绘画、测算、自主思考以及小组间讨论,最终找到正确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结合以往知识经验对题目进行拓展,如将圆柱体换成长方体、正方体等,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解题的喜悦,同时养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完善教学评价
数学核心素养不单单涉及学科相关的知识、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对教学评价的思想、方式等进行调整优化,确保教学评价能对学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具体如,教师可在结果性评价体系中融入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状况,肯定学生的努力与进步,让学生获得学习自信,逐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此外,初中数学教学评价还应采取多样化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等,通过以上健全、完善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
综上所述,数学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全方面发展,因此教师要能结合数学核心素养理念,重新分析和认知数学学科教学的本质与特征,在此基础上立足实际学情,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进行优化和完善,进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