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益创业教育视角下地方高职院校精准扶贫的研究

2020-01-09周小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公益精准

周小力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 湖南·岳阳 414000)

实施精准扶贫方略,要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工作在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个方面。高职院校将精准扶贫覆盖至其四个方面工作,执行精准扶贫政策,开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为地方发展培养一线应用技术型人才,促进区域经济高速发展,从而实现教育扶贫工程。

公益创业教育能有效融合社会责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实现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发现公益领域的创业机会,借助商业手段解决传统公益组织无法解决、市场调节失效、政府调控不力的社会问题。利用高职院校的技术和人才优势,通过公益创业的方式促进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和供给侧改革,是精准扶贫开发的有效尝试。

研究地方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公益创业教育,能帮助高职学生提升核心竞争力,适应目前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解决自身的择业、就业及创业问题,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有效促进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从而服务地方经济实现精准扶贫,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1 国内高等院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的现状及意义

1.1 公益创业教育的概念及国内发展现状

公益创业是指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创新结合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开展其组织行为的活动。公益创业教育则是指培养公益创业活动相关意识、素养、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综合教育。2003年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开始致力于公益创业的培训,通过推广德鲁克开发的民间组织战略管理培训来提高民间组织的管理绩效,并鼓励青少年、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2004年湖南大学探索了公益创业教育新模式,双创教育在国内各高校如火如荼发展起来,公益创业教育也逐渐发展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形态。

1.2 高等院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的意义

1.2.1 高等院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有利于提升学校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国内外很多知名大学均是通过创业教育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及其品牌形象,通过设立创新研发机构,培养科技创新团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加速成果产业转化,明显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1.2.2 高等院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有利于服务社会,解决日益激增的社会问题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加速转型,国际环境复杂变化,许多社会问题逐渐显露出来。高等院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发现支教扶贫、助残扶老、社区服务、科技兴农等公益领域的创业机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凭借其他商业模式实现自供血,提供社会服务,缓解社会问题。

1.2.3 高等院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学生通过学习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结合专业知识及市场规律,提升了团队协作、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增强了其创新创业意识和就业核心竞争力。学生在开展公益创业实践、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既满足其成长成才的需求,也符合其创造社会价值的现实需要。

2 地方高职院校实现精准扶贫的要素

2.1 发挥人才培养职能,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开发地方人力资源

地方的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决定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随着提升中等和高等教育升学率,地方个人收入不平衡的状况会趋于减少。地方高职院校可通过科学分析贫困地区的贫困成因与现实环境,采取校企深度合作、有机融合企业实际和专业教学的方式,提供开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培训和服务,将贫困地区人口转化为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劳动力,并培养适应地区产业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2 发挥科学研究职能,搭建校企技术开发服务平台,落实精准扶贫政策

我国政府出台了产业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五个一批”等精准扶贫有效政策。地方高职院校可发挥科研职能,以政策为导向,指导贫困地区规划产业发展,采取实地指导或远程教育,提高贫困地区生产力,增加贫困地区实际收益。同时地方高职院校可发挥自身的专业人才优势,与企业共建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以“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等方式将科学技术输送到贫困地区。

2.3 发挥社会服务职能,服务区域社会建设,实施教育扶贫

地方高职院校通过提供人才支撑、技能培训、文化服务等,加大对区域内贫困学生的教育扶持力度,培养贫困学生的技能水平,有效地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同时开展送技术、送知识等下基层活动,充分发挥其专业和技术优势,方便贫困人群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此外,学校、企业和政府可共同建设产业基地,搭建对口支援平台。贫困家庭劳动力转化成为实用技术人才,高职院校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企业获得了经济效益,政府也完成了扶贫工作。

3 地方高职院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实现精准扶贫的优化路径

3.1 优化公益创业教育课程机制,实现精准培养

(1)地方高职院校应创新公益创业教育体系,以发展当地经济为导向,注重实用性与职业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教育体系,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与其专业培养计划有效融合。

(2)地方高职院校应紧密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建立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培养当地特色产业所需的创新创业人才。

(3)地方高职院校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开发创新创业课程,采取创新创业理论课与创业实践培训课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实践实训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养。

(4)通过产教融合、校企校政合作,设立创新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园等,构建公益创业教育环境,形成长效机制,开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为当地发展输送急需人才,促进产业与脱贫两者协同推进。

3.2 搭建公益创业平台,实现“自我造血”

(1)地方高职院校可结合当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实际需求,搭建“院校-企业-政府-个人”的公益创业服务联动平台,并通过创业园、创客空间等孵化基地,结合创新创业、精准扶贫等相关政策,为贫困地区及贫困人群的创新创业提供资金、场地、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帮扶,帮助成熟的创业项目孵化,从而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自我造血”功能。

(2)地方高职院校可宣传和鼓励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结合当地特色和专业能力,通过公益创业帮扶,指导其选定项目、组建团队、熟悉流程,以此激发创新精神,开拓创业视野,增强创业能力,检验创业项目,获取融资实现创业。

3.3 引导观念创新,打造创新创业文化

(1)地方高职院校可在公益创业教育指导下,帮助贫困地区及贫困人群更新观念,从思想上摆脱贫困。组建就业创业工作指导团队,开展创业知识专题培训、创业政策专题宣讲、职业规划教育宣传、观摩创业孵化基地、走访创新创业型企业等一系列公益活动,大力宣传就创业政策,推广创新创业文化。

(2)深入贫困地区,根据不同的贫困家庭情况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就创业援助。对就业创业方向难以把握的贫困人群,可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自身实际,引导其革新观念,继续接受教育。对就业有转移需要的贫困人群,可引导其参加当地产业发展需求较大的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对创业有需求和条件的贫困人群,可结合其创业意愿,指导创业项目、提供创业帮扶、孵化创业项目。

地方高职院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源头,也是地方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地方高职院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是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益尝试,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抓手,是服务地方经济实现精准扶贫的有力手段。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公益精准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公益
公益
公益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精准的打铁
公益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