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视野下高职院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2020-01-09邓欣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情怀

周 虹 邓欣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激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共鸣。“中国梦”,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也就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力量。青年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是未来社会的创造者与建设者,对青年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可持续的强大动力和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建立科学规范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体系,强化课堂的爱国引领作用

我们要深入研究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开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体的思政课程,并在其他各门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展,共同促使高职学生更好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让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更加坚定。我们要针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分层,统筹好思政课、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课程和其他基础课程,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元素,突出精准性融合性。我们还要加强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上面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传播,扎实做好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培训,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加大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建立系统的思政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的理论学习。从课程体系上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利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国防安全教育》等课程,运用创新教学方式,实行线上和线下教学模式,不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家国情怀,从理论上建立爱国主义观念,明确奋斗目标,始终将个人和国家结合起来。同时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切实掌握学生的思想现状,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内容。

2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育人环境,用红色革命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中共中央在《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一文中指出,“要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好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各类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红色资源。”红色革命文化因自身含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和崇高的精神内涵可以作为当代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一种有效资源。因此我们要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将中华民族优良革命传统发扬光大,筑牢高职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营造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践行中国梦的良好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和认知同为一体。我们在厚植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红色革命文化的现实价值,发扬其先天的育人功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如学校可以开展红军、老兵座谈会、革命英雄事迹宣传报告会等等,听听革命先辈的英雄故事,传承红色记忆。在红色革命文化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用心、用情讲好革命故事,引导高职学生对照身边的榜样找方向、找差距,把革命前辈的爱国情怀人格化、具体化、零距离化,让学生能从真实的人和事去感悟,瞻仰英雄人物为祖国献身的精神。高职院校还要努力挖掘本土的红色资源,用好当地的红色革命文化物质资源,在充分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上,立足于红色革命历史与现代实际,开发红色革命基地,深入挖掘红色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如将烈士纪念日融入到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活动中,开展对革命先烈进行缅怀活动,参观领袖人物塑像、宣读革命标语、结合节日活动等,让学生缅怀革命先烈,让革命文化如影随形、滋养浸润,深入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使其树立民族自信心,激发潜在的爱国激情,以此有效地厚植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 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新媒体,搭建爱国主义教育的多媒体,发挥网络的价值传播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我们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搭建爱国主义教育的多媒体,织就爱国主义教育的巨大“宣传网”,让大学生随时随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电子阅报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我们可以创设主题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站,从多个角度向高职学生全面展示了爱国主义英雄以及老革命家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光辉灿烂的一生。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组建爱国主义教育新媒体虚拟社区,在虚拟社区中分享爱国主义事迹,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甚至可以向高职学生网络直播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过程。此外,高职院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在公众账号中传播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通过集体的存在感吸引大学生评论和沟通,引导大学生将微博和微信由娱乐工具转变为学习工具,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的参与度与吸引力。

4 开展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激发爱国热情,坚定爱国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要创新活动的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以提高高职学生的爱国活动参与度,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忱,坚定爱国追求。如定期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举行入党宣誓等政治仪式,重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庆典,像春节、端午、中秋及等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还有“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等具有重要表征意义的现代节日,培育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提升中华文化自信心。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要把握住学雷锋纪念日、香港澳门回归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重要重大的纪念日,通过主题宣讲、图文展览、歌唱、朗诵比赛、快闪等活动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寓于具体活动与特定情境之中,唤醒大学生的心理共鸣和情感共识,提升大学生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度。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战狼》《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等一系列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影视作品,观看《中国制造》《大国工匠》《超级工程》《军工记忆》《厉害了,我的国》等真实反应我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来冲击大学生的视觉和情感。这些爱国作品由于事件真实、题材新颖,能够让人沉浸其中,产生强烈共鸣。如《战狼》里的那句台词,“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就掀起了全民的爱国热潮。

5 结语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职学生人生课程中的一堂必修课,它对于高职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塑造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路径和策略,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赣鄱情怀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爱国主义教育
“五老”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