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
——以文华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为例

2020-01-09刘健李月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学部个性化劳动

刘健 李月

(文华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自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研讨成为焦点。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容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如何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元素融入三全育人的总体框架当中,如何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落实到学校的个性化教育理念上去,成为学院学部思考的重要课题。

1 劳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针对劳动教育的内涵界定,在《意见》中有明确的界定,将劳动教育定义为,“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系列工作总和。针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意见》中也讲到,“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高校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应当尤其特殊性,应当区别于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内涵和方向,因而对劳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有以下三点认识:

首先,劳动教育就是人格教育。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教师在校的所有行为对学生都是教育,其中也包括必要的体力劳动。学校应当教会学生懂得敬重劳动和劳动者,而不是鄙视劳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尊敬,任何一种劳动都值得尊重。

其次,生活的真正幸福来源于劳动。没有劳动就谈不上真正的幸福。幸福来源于劳动,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使学生理解和领悟到一个人获得的生活和文化的财富是与他参加的劳动有直接联系的。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期盼不劳而获、少劳多得都是病态的劳动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去克服。

最后,大学的社会实践也是劳动的体现。劳动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和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提升动手能力和知识上不足,培养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增强学生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 劳动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关系

个性化教育是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价值,发掘个体生命的潜能,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促进个体生命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路去看待劳动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关系,才能够全面把握两者的逻辑关系,科学分析两者的逻辑关系,也才能够真正的做到谋定而动,统筹推进相关工作。

劳动教育与个性化教育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文华学院的个性化教育是基于育人规律所提炼出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劳动教育教育也是一个普遍意义上面对全体大学生的共性教育,两者统一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个性心理品质,自身践行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树立良好德行,这也同样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劳动和学习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都需要时间、体力、脑力的付出,一样需要坚持才能很好完成。学部之所以涌现出一大批在劳动和学习方面都能够发挥先锋作用,也是由于两者的共通性和统一性。

劳动教育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劳动教育可以为大学生创设发展“空间”,这些育人空间和思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抓手,比如在校园的打扫过程中,在社区的义务劳动过程中,学生在流汗的同时,也会去思考如何把劳动任务更好完成,进而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改进劳动工具和劳动方法,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更好得完成劳动任务,同时自身的专业特长也得以发挥,更加有的放矢地实现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为劳动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学校个性化教育是学校一以贯之的育人理念,已经融入学校每一位学生的内心。将劳动教育作为个性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将个性化教育劳动教育的重要依托,能够为学生所理解。站在个性化教育的视角上看待劳动教育,也就能够促使学生不仅仅将劳动教育视为单纯的“劳动”,而是能够感受到学校的育人措施和理念,从而能够重视劳动中的“教育”成分,使得自身获得成长和锻炼。

3 新时期劳动教育开展的思考与启示

通过上述关系的剖析可以看到,劳动教育不仅仅是育人过程中一个单独的、封闭的环节,而是贯穿学校、社会和家庭,形成三方合力,进而作用于教育受众的综合举措,劳动教育的提出和倡议,对三类教育场所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构建三级联动育人机制,是劳动教育给学部全体教师重要的考题。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一切教育的基础,一个人的教育成长和未来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具有基础性、源头性作用,对大学生劳动认知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作为辅导员老师,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好生活自理的同时自觉承担家务劳动,主动为家人服务,参与家庭事务管理。然而,家庭教育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不同的人由于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同,将影响一生。我们需要做的是,建立与家长的长效沟通机制。尤其在疫情期间,家庭教育十分关键,与家长不定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表现,给予建设性意见,实现家校共管。

在学校教育方面,在专业教育方面,除了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适当的增加学生实践和动手的环节,使学生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培养劳动能力的平台,做实做细。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广泛宣传和引导,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观,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青春、互联网+等大赛中。利用好志愿汇等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的机会,引导学生坚持开展服务性劳动,在为他人、为社会奉献中不断完善自己。以上方面,也要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个性的了解,给予个性化指导,比如有学生对创新创业感兴趣,就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这方面指导。

在社会教育方面,需要多鼓励学生去各类企事业单位实习和兼职,让学生观察公司和单位的运营模式,发现企事业单位需要什么的人才和能力等等,从而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和有针对性的发展自己。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和意义。

4 新时期劳动教育的开展建议与意见

在新时期,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展好劳动教育,切实将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结合学校的个性化教育发挥出来,真正能够让学生在“劳动中受教育”、“在成长中热爱劳动”,需要学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4.1 立足潜能培育平台,构建完善劳育与个性化教育的桥梁

在分析新时代劳动教育开展的同时,应当看到学部在开展劳动教育方面具备的良好基础和个性化思政元素。信息学部多年来设置的五大潜能培育平台,通过专业实践和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内容将劳动教育与个性化教育做了很好的衔接。秉承“专业引领,分层教育,创新实践,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五大潜能培育平台对信息技术类学生的分类组织和逐级培养,以大学生科技竞赛、创新创业基金项目、潜能导师培育团队等项目活动为抓手,展开一系列内涵式建设。全面实施项目潜能导师制度、设计潜能导师制度和深化学生励志教育改革。

在新时期,抗疫工作又将劳动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成果紧密联系在一起。此次抗疫工作,学部涌现出以陶亦然同学为代表的多名学生志愿者,在疫情面前展现青春力量,体现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这是学部个性化教育成果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在新时期开展劳动教育的鲜活素材。

4.2 结合前期德育成果,学部教师开展好劳育思想认识引领

辅导员可以通过班团会、晚点评等引导同学们树立劳动光荣,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认识和观念。不断发掘和选树先进典型,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朋辈引领作用,做好思想引领工作。以此次抗疫工作为例,在此次疫情期间,学部师生志愿者达80余名,抗疫捐款达1万多元。在武汉这座城市按下暂停键的时刻,学部师生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无畏的精神。

学部全体教师应当在不同场合、通过不同形式,讲述和展示学部在德育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效果,将劳动教育以身边鲜活的案例、身边优秀的人物、身边感人的事迹形式讲授出来、传递出去,为劳动教育的良好开展奠定基础。

4.3 丰富创建劳育平台,引入劳动教育标准化考核评价体系

学校可为学生提供更多劳动的机会,例如校园清扫、教室打扫、周边社区、敬老院、幼儿园等机构的卫生清洁服务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教育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劳动的不易,更加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人劳动,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反而会有利于促进学生好好学习专业知识。

高校可将劳动教育的时长和完成情况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一个指标,纳入学生成长综合评价体系,在学校学生制度层面进行约束,让劳动教育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要构建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将学生劳动教育状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从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实践、劳动纪律、劳动态度、劳动质量等过程和效果方面考核评价学生。同时充分利用学部五大潜能培育平台实施中的量化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涵和目标导向融入相应的量化评价指标中,使得在先前学部的潜能培育平台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更增添育人的完整性和先进性。

4.4 优化完善育人体系,鼓励教师参与学生的劳动教育活动

学部不断改变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立足职业发展锻炼劳动技能,信息学部的优势应用学科方向为人工智能技术方向,各个专业都围绕该方向进行特色专业方向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不断提高实践课程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例。学部正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创新基地”和“AI大数据标注基地”这两个学科基地的建设,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优化育人体系,给学生提供更好地实践平台参与专业方向的劳动教育活动。以上学部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的优化和调整,为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契机。

同时教师作为学生的管理者,但同时也是学生的引导着和陪伴着,在劳动教育中不能作为一个指挥者,而是应该参与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进行劳动,避免产生为了完成任务而“走形式”的情况,要把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让师生共同去感悟去体会劳动教育带给我们的身心感受和变化,形成师生全员参与劳动教育,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局面。尤其学部在尝试推行项目制导师过程中,将劳动教育纳入到项目制导师的活动开展中,能够使得导师不仅仅是学生学术创新的引路人,同时也能够担任学生成长发展的知心人。

4.5 立足利用学部特色,探索学部“1+X”的劳动教育新模式

一名学生在大学期间要掌握1项劳动技能,这项劳动技能可以是生活技能也可以是参与一项志愿服务,X指发掘学生的优势潜能,通过学生的优势潜能来参加相应的实践劳动,将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将劳动教育与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以及自我认识紧密结合起来,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激励办法和鼓励政策,通过多途径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优势潜能,并为学生创设广阔的空间来助力优势潜能的实现,通过优势潜能的发掘和实现来增强学生的劳动技能。

新时期劳动教育的开展,为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提出新的命题和思路,在原有个性化教育的基础上,认清劳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辩证的看待两者的关系,尝试构建社会、学校和家庭三级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好学校、学院的各项育人体制,激励学生开展劳动活动,讲好劳动故事,树立劳动模范,引领劳动潮流,才是立足特色做好劳动教育的破题之法与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学部个性化劳动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简介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热爱劳动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