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要窗口”建设背景下的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2020-01-09朱芬芬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重要窗口双创育人

朱芬芬

(浙江万里学院 浙江·宁波 315100)

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对浙江提出了新目标新定位,要加快把浙江建设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建设“重要窗口”重中之重要让浙江成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实践者。2018年,浙江作为一个国土占全国1.1%的省份,创造了占全国6.2%的经济总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与中国智慧,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发展的省域样本和基本经验。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0182元、29876元,分别连续19年和35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浙江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增强。浙江经济发展名列前茅最重要的原因与最根本的底蕴是浙江人民的思想走在前列,思想理论决定了我们认识的深度、眼界的宽度、站立的高度、解决问题的力度。总书记特别重视人的精神塑造问题,他在浙江工作期间总结提炼了以首创、奋斗、奉献为内核的红船精神;提出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高度评价并提出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这三种精神,都蕴含着奋斗、创造、奉献的精神基因,同时又体现了不同的侧重点。浙江作为“重要窗口”,最有世界意义的就是浙江人民的精神力量,这是全世界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最宝贵的文化元素,也是浙江为世界展示的最具特色的发展基因。地方应用型高校旨在培养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而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实践教育不足,教学理念落后,难以适应新时期学生教学的需求。思政教育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课程,也是高校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积极的影响。高校的思政教育最重要的是创新,将思政教育融入双创教育中,也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教育领会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提升课堂上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期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道德素养。在“重要窗口”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是顺应社会进程的现实诉求和时代呼唤。厘清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教育内涵,设计有机融合新路径,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

1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走进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需要主动占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高地,可以通过建设服务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相融合推动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双创型人才就是创新创业型人才,这类人才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可以积极地应对市场突发状况。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各地高校培养学生的方针,旨在为国家输送大量适合新时代发展的人才,推动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思政课是高校学科专业课程中的理论课程,为高校各专业培养目标顺利实现及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思政教育为高校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而创新创业教育又在于将学生们的自我个人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个人价值又充分依附在社会价值上面,也是整个城市与社会价值最为真切的体现。因此,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来说,贯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只奠定高校人才培养基础,也是高校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思想的基础。

从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自主创业将会是许多大学毕业生发展事业的方式之一,思政思想政治是否成熟对一个人的创业生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创业活动最重要、最核心的能力是创新思维,无论是市场信息决策与处理。市场风险的预测还是市场机遇的捕捉都需要逻辑思维的支持。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辩证思维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创业活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创业能力最终需要体现在创业实践上,思政教育为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可能会接触到的人、事、物进行深入的领悟、总结与思考,通过执行与反馈等方面促进大学生不断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几率。

2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特征

系统性。系统性在协同育人方面具体表现为同,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之间可以充分发挥出各自的功能、结构、目标。人才培养是由大学院校推动的系统性教育工程,大学院校通过对来自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在宣传教育过程中共同作用、相互促进,推动学生在创新能力以及认识结构上得到提升。简而言之,协同育人更加注意整体效果的提升以及整体功能的发挥,属于一种综合性教育理念,避免在宣传教育过程中出现各自为战和单打独斗的状况。

开放性。协同育人是校内各部门运用合作与协同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其本质是教育方式以及教学资源的开放,是对教育的发展规律、功能、价值、本质的追求和认识,是以项目导向以及任务驱动方式来开发教育实践。由此可见教育方式以及教育资源的开放也是教育的必然要求,资源整合是开发教育的重要手段。

融合性。协同育人不同于传统技术的单向思维和独战模式,而是将不同教育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将具有不同性质的教育元素融为一体、相互渗透、交流沟通、相互接触,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协同教育可以实现在教育过程中打破隔阂、互通有无,推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互动性。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是教学关系之间的互动,教学工作不应该是封闭的、静态的,而应该是联动的、动态的,不同教育资源以及教学手段之间相互联动、相互贯通并且相互连接。教育主体之间通过交流,实现教育方式以及教学资源上的突破。

3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主体意识欠缺。作为双创教育主体,大学生个人目标存在局限性,对于双创教育的内涵和意义认识不到位,忽略双创教育培养目标以及企业家精神塑造,缺乏洞察力和创新意识,对自我综合能力提升降低要求。

思政课程缺乏实践性。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依然处在单一的多媒体授课阶段,依托案例、图片等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授课内容。反之,外出进行社会调查等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形式,极少出现在思政课教学环节中,难以展现新时期要求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要求。

教育体系建设尚未健全。国家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给予了大方向的把握,但是具体落实到各大高校,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等仍在探索当中,不同高校间教学体系差异较大。创新创业学科定位不清晰,缺乏专业的学科带头人;课程群尚未建立完整,更多的是停留在职业指导、就业创业指导方面。高校涌现出许多思创融合研究的新课题,但研究也尚在起步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合、融合什么内容都由授课教师的经验所决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4 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路径构建

4.1 推动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在内容上的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融人高校思政教育是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面对差异巨大的创业知识需要,高校不可能完全通过设置数量庞大的个性化的创业必修课程来实现,合理的解决之道是将知识融入于高校其他课程之中。所以,现阶段要求高校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开发具体的创业课程是做不到的,而双创教育又需要普及到每一个学生。所以,通过嵌入思政教育课堂,可以有效地解决双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双创课程融人思想政治教育是最有效也是最容易操作的方法。以高校双创课程《大学生创业指导》课为例,可以把《大学生创业指导》融人到思政教育的课程中,比如《形式与政策》课程中,每年都会讲解国家的会议精神和相关政策,所以,《形势与政策》课程可以承担讲解相关就业指导政策的任务,而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融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相关章节里。

4.2 推动“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在师资方面的融合

思政教师要树立双创教育的意识,并不仅仅是双创教育需要创新,思政教育也需要创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地创新,只不过是无意识的和零碎的创新。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思政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教育,使创新变成一种有意识的和长期的意识。这样,不但有利于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同时通过创新意识的提升,也推动了个人思政教学能力和技巧的提升。

4.3 推动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在方法上融合

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在教育方法上进行融合,无论是对学生的就业,还是对思政教育都有很大的好处。通过融合,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成功率。现代社会,人们看重能力的同时越来越看中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所以,通过融合,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了创新创业的能力,从而增强了竞争力,提高了全校的就业率。通过融合,可以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防止思政教育“空心化”。把双创教育融人思政教育中,使学生意识到思政课不再是和自己没有关系的道德说教,而是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工作、创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重要课程。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内驱力,变以前的“逼着学”为“主动学”。

猜你喜欢

重要窗口双创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凝心聚力建设“重要窗口”,创新思路铸就红色市场
争当“重要窗口”模范生
鼓足干劲 不懈奋斗 为在打造“重要窗口”中走在前作示范贡献青春力量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