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四位一体”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保障机制研究

2020-01-09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产教层面

孙 瑜

(燕山大学 河北·秦皇岛 066000)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国家提出产教融合政策可以追溯到2014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随后,产教融合出现在关于“双一流”建设、应用型高校转型政策中,成为国家优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机制保障。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把产教融合作为制度层面提出来,成为国家教育的有力支撑,以及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奠定基础。为促使行业企业能够积极加入产教融合的行列中,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这标志着产教融合制度从供给侧向需求侧有效延伸,让企业发展内部动力增强,具有战略设计意义。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通过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要与产教融合结合起来推进。这标志着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教育、产业、科技、人力资源、金融服务综合性改革的策略措施。

1.2 研究意义

产教融合发展至今,从教育政策推进到了产业政策,从单方面的供给侧改革到由需求侧推动改革,从制度层面的部署到国家战略的提升,让产教融合这一系列改变有着很强的内涵和愿景。当务之急需要从产教融合着手,破除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封闭式的办学格局和不适应时代变革的人才培养模式,促使职业教育对经济和民生产生实际作用和效果。技术创新和转变是可以转变人才组成结构,同时也对知识和技术创新的规范进行积极调整。如何让企业能够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产生兴趣和动力,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具体问题也是核心问题。

2 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比较复杂

在九年制义务之后,一部分学生考入高中,还有的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在这个阶段之后,大部分学生进入到高等教育中,也有许多进到高等职业院校。我国的职业教育分为中职和高职。在中职学校中,也有所谓的“高考班”,也可以参加高考并进入高等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与高中查不到,因此而弱化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2.1.2 我国的职业教育主体还是学校的教育

没有在招生和专业设置上进行规划和统筹,企业基本上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初中毕业生都可以报考职业学校。学校招收学生是按照专业方向招生,不是按照岗位需求,设置的招生专业和人数基本上是由各院校主决定。招生也只是一种粗略的判断,通过一些调研,看哪些领域的人才有缺口,招生人数上也以学校自身发展相关度高些。大部分职业学校除了开设主打的专业,同时也开设一些其他学科的专业,尤其是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还不能结合市场需求,主要是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用来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办学的规模,和各方面教育资源整合等。

2.1.3 我国的职业教育仍以开设传统的专业课程为主

课程是以专业方向进行设置和划分,并不是参考太多职业能力的需要,所以在教学上不能与实际岗位相对应,因此培养的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是缺失的。学生所参加的毕业考试也只是学校考核,与实际的企业应用有较大差距。学生的毕业证书只是学业证明,确不能当做职业能力资质证明。现有的各行业也有相应的资质证书,但与职业教育都没有太多的相关性。就导致现在的一种情况是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的行业资质要求不符合企业规范,即上岗工作也还需要企业专业培训才能达到职业能力要求。这种链接的缺失,导致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严重脱节,因此说,职业教育未达到其目的。

2.2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2.2.1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动力不足

按目前的产教融合发展,企业主动加入产教融合行列的行为还无法为其带来明显的利益。一些职业院校的学生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只能从事基本的操作工种,其他院校的生产实习教学环节也都是走马观花式的学习过程,还不能通过实习给企业带来价值,反而在给企业带来一些实习管理和投入的问题。如果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应该是产教有效融合可以解决企业需要的人才,但是企业参与产教融合产生的成本是否小于实现的价值是根本问题,企业往往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自己职工的培训上,不能完全信任职业院校的培养过程,因为这样的培养更加可控的。有实力的企业一般有比较成熟的员工培养路径和方法,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的必要性不强,实力较差的企业这方面有欠缺,但碍于资本的压力,又不愿意投入。从而导致参与产教融合动力严重不足,多数产教融合都是纸面上的或者也是浅层的参与。在我国目前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吸引企业行业参与产教融合是根本问题。

2.2.2 支持产教融合的保障机制还有待完善和落实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产教融合的政策制度。从教育政策到产业政策到人才政策再到财政金融政策,可以说是打出了产业融合系列组合拳。但仍然有许多欠缺之处。首先认识还不到位。社会各阶层对职业教育存在轻薄和歧视的现象,企业主导参与职业教育还不占主体思想,除了政府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非常重视之外,不论是以引导、组织等方式间接参与职业教育的行业协会,还是直接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主、雇员以及职业教育机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都不是十分明确和重视。其次,欠缺持续、全面并注重实效的法律制度保障。国家在相关法律制度制度上还没有相关的参考,对企业参与的主体地位,法律内容还没有提供保障。再次,缺乏在目标、过程和经费的行政规范保障。

2.2.3 校企合作的宽度和广度还有待提升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学生能够通过该培养模式找到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学习研究德国的这种模式,可以借鉴用于我国的职业教育。但目前国内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的模式更多参与的是高职、专科院校,多是以顶岗实习为基础的校企合作,而且有很多利益在里面,主要是为解决企业一线技术工人的输送问题,用于生产一线的劳动力补充,总体比较单一。

3 构建“四位一体”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保障机制

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解决政府、企业、学校之间的合作共赢,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激发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企业层面、学校层面,四位一体协同育人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保障机制,实现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形成培育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的强大生态,为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健的驱动力。

3.1 从国家层面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

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是把各系统进行整体统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深度融合提供有效的载体和实验。发挥行业和企业的主动作用,探索新的改革机制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落实各系统的分工责任。大力发展行业这重要一支撑,让产教融合在各领域全面开展,使教育、人才和产业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赋予企业主体生命力,让更多企业积极参与,发挥重要主体作用。

3.2 从社会层面形成机制氛围,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

要建立“润滑剂”平台保障,企业比院校和政府更加清楚所需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行业协会是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润滑剂”的角色定位,行业协会是重要一环。是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重要组织保障,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积极组织,保障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话语权,发挥“润滑剂”作用。

3.3 从企业层面加强引导和提高效益,提升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积极性,还是要从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要让企业看到效益,引导企业参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就不能让企业单纯的付出、服务,更重要的是要让企业看到希望,真正通过产教融合来解决企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解决好企业人才获取和节约培养成本是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根本动力问题。

3.4 从学校层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从国家对教育的长远规划看,深化产教融合也是未来推进协同育人的方向。破除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两张皮”的现实问题,要打破职业教育定位,产教融合不仅是高职、专科院校的唯一选项,未来产教融合要向本科院校甚至双一流高校推进。实现未来技术学院定位,面向未来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强化多学科融合的科学探索与拔尖人才培养,推进产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从实际出发考虑,提出“双师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实现校、企“共赢”的人才培养创新途径,通过双师作用于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专业教师和企业的工程师共同培养学生在创新创业、实习实训、未来就业的能力建设和核心竞争力。

4 总结与反思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产教融合的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是全面推进协同育人的创新手段,是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主要方法,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从根本上还是要解决教育发展,全方位育人的作用。同时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解决人才需求匹配和职业技能培养等多方面的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只有发挥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企业层面、学校层面这四位一体的保障作用,才能够通过职业教育发展甚至是高等教育发展中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实现以产教融合推进“质量革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形成形成企业、产业、行业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合力,促进职业教育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产教层面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