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学内容的繁与简

2020-01-09纪慧敏

课外语文 2020年34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材语文

纪慧敏

(广饶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 东营 257300)

一、全面开发与有所侧重

(一)选材内容丰富,领域多样

语文学科教学内容尤其是教材选编篇目从内容到文体呈现多样性特点。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在依据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和实现的。比如教材涉及的文体有情节跌宕起伏、代入感十足的小说、戏剧,有手法多样,注重表情达意的散文和诗歌等。虽然编入教材的文章篇幅有限,但却是一个兼具内容、形式、表达方式、艺术特色等方面的价值相对独立的个体。通过这些文章,我们不仅可以走近各不相同的作者,更能走进不同的时代,走进多样的历史。但中学语文教育中,教材课文普遍偏向纯文学作品的收录,没有足够重视科技和哲学等经世致用的文化领域,这便是语文教学内容尤其是教材选编存在的局限性。

教材内容的选用有全面开发的必要。其对中华文化的关注除了古今文学,还应包括更多领域的文化。反映在教学层面,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语文教育的作用更是不容置疑。古今的经济、哲学、科技等层面成就卓著,学习和思考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视野开阔和思维的多面性发展,比如中国商业发展史,民族技术革新对社会的冲击和积极意义等。虽然这些知识从情节趣味性和感同身受的角度来看,较文史作品稍有逊色,对于中华文化的继承,与教化大众的作用相比,也略显单薄,但近代中华民族是如何因为科学技术的落后而被迫被外国列强用枪炮打开国门,又是如何因为封建专制的原因鲜有反思而使国力低迷的教训是不能被忽略的。所以语文教学内容选编不仅要考虑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数量,更要从内容和领域角度考虑其价值。

(二)尊重学生阶段发展特征和育人目标

语文教学内容要做到切实为育人服务,落实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学生各个学习和成长阶段的培养任务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参考,教师需要协调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关系,注重三维目标的共同实现和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所以,教师在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追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语文学科的文学魅力和生活价值,承担起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对优秀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播的责任。所以,育人要将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要相结合。对于那些人物关系复杂,社会背景特殊,极富故事性的文学作品的分析还是要多加注意,比如《三国演义》诡谲多变、心机深沉的阴谋算计,《史记》中涉及的王侯将相等多样人物的传奇命运、为官之道等生存艺术的解读在语文课堂上虽不失新意却过于功利。语文教学内容观照现实层面的工具性作用如果极端化,除淡化文学的美感外,直接影响学生对学科的认识,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心理畸变甚至培养方向的偏离。

可见中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文本的合理开发,用理性视角,以语文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为出发点,让文字的力量真正感化每一颗寻觅真善美的心灵。文字体现着令人敬畏的中华文明的厚重,文学中历史人物、故事表现的生活体验和生存智慧是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成长足迹和社会发展慢慢取其精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过程,而不是传达一种急功近利、忽视学生阶段发展特征的成功学。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文化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需要的是文化底蕴的熏陶,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文学素养的加强以及非强加性质的理性批判思维习惯的培养。因而语文教师在备课中,需要在尊重学生阶段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对某些文本进行理性筛选,客观评价并对教学结果进行较为完善的预设,综合考量、精心设计之后再转化为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教学内容为育人服务。

(三)必须明确教学任务,讲解重点突出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语文教学内容合理化和目标达成的关键。单从语文教材来看,大多以单元为单位,这不仅是以文本类型或感情抒发等特点进行的分类,更是可以作为教师了解学生阶段性要求和根据学科任务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在教材编写特点的启示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合理调整也可以以教学重点为核心,去除无关教学重点的繁杂赘语,做到详略得当,安排得体,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抓住学习重点,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后续努力方向。

语文教学篇目涉及的文字、情感、手法等各异又全面,教学内容有所侧重,需要考虑到所讲篇目的文体特征、教学任务和学生学情等各种方面,对教学内容的所有知识点实现兼顾并平等对待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一旦确定,课堂中的时间分配必须以教学重点为主,而且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设计和精心的问题设计均要着重体现在教学重点环节。对于那些有利于教学重点理解的外围知识可以酌情补充,切忌喧宾夺主。如此安排,既可以使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又能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精力的优化分配,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延伸的原则与边界

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的现实观照性越来越明显,跨学科知识交融,生活与语文千丝万缕的联系等对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在课堂知识拓展延伸环节提出更高要求。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目标,大大拓展了语文课程的内涵,这种丰富的内涵是无法单纯地通过记忆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而形成的。”所以笔者建议语文教学内容若想真正实现为教学目标服务,为育人服务,除了明确教学重点之外,还要通过网络资源、文献资料或社交经验,利用跨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以及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能够让学生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和视野学习知识,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但教学内容的延伸存在边界,它的拓展不能肆无忌惮,必须是可控的。以师生互动和课堂教学生成性为特点的教学活动必然存在诸多灵活因素,比如学生反馈和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必须在教学设计阶段就注意内容延伸的目的,在实时教学中不拘泥预设,但时刻牢记知识延伸的原则与边界。

(一)为语文教学服务

语文学科需要“教学生学习识字与写字,教学生学习阅读与鉴赏,教学生学习交流与表达,教学生学会学习语文” 。语文学科教学离不开跨学科或通识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但不代表语文教学必须面面俱到地普及跨学科知识。比如《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出现在“历史的回声”这一单元,文章涉及二战时期的历史,但语文课不能是历史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纳粹德国在二战时期所犯罪行和勃兰特作为政治领袖的“华沙之跪”进行相关思考,将正视历史、反思战争、面向未来作为教学重难点。所以,全能语文的定位应该摒弃,语文课堂上其他学科的知识普及剥夺对真正语文知识的关注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才是真正的本末倒置。

(二)适量得当,收放自如

教学内容延伸缺失,学生视野受限;为了表示自己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抓住任意细小的点进行无限放大或拓展延伸,仿佛语文所及之处均是实践经验的启发和生活能力的提高的灵丹妙药,迷途中的灯塔;过多的拓展延伸虽然打破了语文的学科局限,知识储备增加了,但这些延伸内容并没有利于学生对学习重难点的理解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反而让学生在受到新鲜内容的刺激产生短暂愉悦之后对本课核心在哪里感到迷茫,那么以上无论哪种都是对教学内容延伸的误解。

所以语文教学内容的延伸要立足文本,以教学目标为指引选择高趣味性、高准确性、高公认度的便于表达的文字资料。

但延伸不能忽视教学需要、当前学情和学生实时反馈。教师需要看准时机,在学生对延伸内容的感触颇深或观点成熟之时巧妙发问或及时收束,回扣重点,使学生明白延伸内容是为方便理解文本而存在的辅助作用。学生既能够分清教学内容中的主次,凭借延伸内容梳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能避免教学中影响教学效率的无关讨论和反馈现象出现,真正实现教学内容拓展延伸的价值和意义。

语文教育关系我国民族文化甚至世界优秀文明的传承。从语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智慧、丰厚的底蕴、深刻的思想以及不朽的精神和行为,这无不影响着每一个热爱母语、学习母语文化的国人。国家为母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语文教学内容在繁与简上做到既不过分开发又能有所侧重,既不随波逐流又不拘泥古板,既要延伸得当又能服务育人,使得语文教育真正担负起传承文化的使命。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教材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