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0-01-09

课外语文 2020年34期
关键词:语句短语文言文

张 敏

(江苏省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江苏 常州 213100)

引言

语法是语言的基石,语文语法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要想掌握语言的表达技能,就必须要掌握语言中将字、词、句子组织起来的规则,这样才能依照汉语的规律进行正确的表达。所以,要想让学生在初中这一衔接阶段,打好语文基础,能够写出更加优美的语句,就应当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加强语法理论知识的教学,并监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坚持正确使用,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

一、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语法是语言组织的规律和法则,是学习使用一门语言的前提。比如学生在学习初中语文中的重难点——文言文时,由于文言文属于古代汉语的范畴,其中的许多遣词造句习惯与现代有一定的差别,很多字词都已是古今异义词,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便很难学习文言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初中生语法学习,这样才能为学生学习打好基础,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语言规则,才能对古今汉语都能融会贯通,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日后的语言学习中能够逻辑清晰,游刃有余。

二、初中语文中语法教学现存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语法教学

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观念影响,不少教师在对试卷进行分析过后,认为语文试题中,对语法知识的考查占比很小,同时这一部分又比较抽象难懂,便不作为教学的重点来讲。这一做法显然是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语法知识的作用虽然体现在试卷上,常常是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之类的小题,但它实则掌管着语文能力的命脉。如果教师长久性地淡化语法理念教学,学生学习的一直都是浅层的语法表象,而不是内含的语法规则,对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升十分不利。

(二)文言文内容无法衔接

教师如果对学生的初高中教材进行研究,尤其是对初高中教材中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比例进行统计,便会发现一些现象。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现代文的比重较大,文言文的数量还较少,难度也不高,但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要求骤然提高,主要体现在文言文数量增加,比重增大,语法逻辑更加复杂。这样的教材内容安排对教师在初中阶段的语法能力培养提出了要求,教师应当在初中阶段就关注学生在文言文练习中体现出的薄弱之处,并适当展开专项训练,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法能力得到锻炼,顺利衔接高中的语法难度。

三、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树立意识,认识到语法的重要性

语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石,不懂语法就无法读懂语言,其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今却被语文课所忽视了。教师认识不到语法的重要性,在教学设计中便会忽略这一部分的训练,学生能力得不到提升,等到升入高中后,语法难度骤然增加,将无法适应。所以,要加强初中语文中的语法教学,首要的便是师生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意识,充分认识到语法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才能关注到自己对语法的掌握水平,发现自己的弱势所在,及时查漏补缺,为今后更进一步地学习打好基础。而教师只有树立了语法教学的意识,才能在教学设计中顾及这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语法的练习,在测试中增大语法知识的比重。

(二)语法教学与文言文教学相结合

优化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实施策略,要求教师将语法教学与文言文教学相结合,要注重其中实词活用和特殊句式的现象,这是初中语法学习的重难点,也是实施教学的良好切入点。古今汉语中,实词的用法一般是相通的,这一部分对学生来说比较好理解,例如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常常作为定语,或者起到修饰其他句子成分的作用,古代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应用在多种语法中,与现代汉语相通。因此,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攻克实词的用法,在大量的阅读和翻译练习中掌握实词活用的规律,建立良好的语感,其阅读理解能力必然能够大大提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柳宗元的短文《小石潭记》时,在全文翻译背诵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当检验学生是否了解了其中的一些特殊用法的原理,不可死记硬背,违背语法教学的初衷。教师可以用“斗折蛇行”这一句作为典型例子,按照学生日常的语法习惯,这四个字很难用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更不可曲解原意,应当运用名词活用状语的知识解释,学生便会豁然开朗。这其中,“斗”和“蛇”分别放在了“折”和“行”这两个动词前,形容其像“斗”和“蛇”一样弯弯曲曲,蜿蜒伸展,十分形象。学生不仅能够在其中总结规律,学习语法,还能够感受到其中语言的魅力,修辞的精妙,能够增进对课文的理解。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是重点也是难点,不少学生因基础不好,或是语感较差等,对此有畏难情绪,教师应和学生一同踏踏实实打好基础,攻克文言文语法的难关。

(三)语法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注意学生是否能够将学会的语法知识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以及是否能发现别人语句中的语法错误并改正,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才算是真正地掌握了。所以,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日常文章中的字句细节,如是否出现了“的、地、得”不分,是否常常有成分的缺失和赘余现象,学生在自行检查时是否能够敏感地发现语句不通之处,当教师指出了学生的语法错误,学生是否能解释其中正确的语法逻辑等。

不只是学生习作完成后,教师应当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在习作的撰写过程中,教师就应提醒学生在遣词造句时注意自己的语法结构是否正确,关注并规避常见的一些语法问题,对一些较难或者有争议的语句,可以与别人讨论解决,也可以及时与老师交流。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在阅读时注意别人的语法使用,更在自己的语文运用中提高了语法水平,锻炼了语言表达运用能力。语法知识存在于每一个语句中,也体现在每一个语句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在运用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多运用。

(四)立足课文进行语法讲解

语文教学应当紧紧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语法学习也不例外。首先,针对古代的诗歌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关键字词,让学生对其展开相应的揣摩训练,进而深化学生的诗歌学习认识,例如在“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词句中,“闹”本意所指的是“热闹”,但这里为何指代枝头的红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逐步的分析;另外,对于语文试题中的语法内容,教师也可以利用相关的病句,引导学生进行修改,帮助学生解决语序、搭配和成分残缺方面的问题,并就这方面的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步骤,从句子主干部分,到句子成分,还有句式内容,以及相关的逻辑性,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语法应用认识。

例如教师在进行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赏析讲解时,可以利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带领学生进行短语结构的练习。如文中的 “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为一种短语结构;“拍雪人”“寻蝉蜕”为第二种短语结构;“方正、质朴、博学”为第三种短语结构。这些典型而优美的短语结构实例,能够给学生一些启发。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短语,再进行分类,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来总结其中的规律,并试试自己进行仿写,学生相互检查对方仿写的短语是否与原句成分一致,是否结构一致。最后,教师对学生整理的短语集合与语法规律进行提炼和总结,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当注意让自己的总结性话语立足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必揠苗助长,急于讲解过深的理论,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针对语法知识的特点,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语法原理。虽然语法通常较为抽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了挑战,也考验学生是否有大量阅读才会产生的良好语感,但这一部分知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起着基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广泛收集整理资料,创新教学手段,化繁为简,将晦涩的语法知识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听说读写中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汉语的规则,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语句短语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重点:语句衔接
《健民短语》一则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