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2020-01-09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泛娱乐化高职生教育者

■ 侯 静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在资本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大众传媒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日益趋于娱乐化、庸俗化,“泛娱乐化”已俨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当前“泛娱乐化”现象严重冲击了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给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理性分析“泛娱乐化”现象,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泛娱乐化”现象的内涵

当今学界大多数学者将“泛娱乐化”现象定义为是一种消极的文化现象,持抵制、批判态度。综合多数学者观点,笔者认为:“泛娱乐化”现象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内因,以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娱乐主义为核心,以娱乐至上为特征,以现代传媒为载体,以娱乐、低俗、刺激为主要传播内容,忽视正确价值导向、社会效益和媒体伦理的非理性的、盲目追求感官刺激的一种社会现象。“泛娱乐化”实质是以娱乐为包装,通过五花八门、粗浅低俗的娱乐内容片面放大网络的娱乐功能,极度弱化文化传播、教育和引领功能,导致网络媒体功能的失衡、网络文化价值的走低,最终严重影响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审美情趣和社会价值取向。

“泛娱乐化”现象所滋生的错误的思想价值取向,所追捧的消费主义和过度娱乐主义与我国社会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念截然不同,对高职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危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泛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导致有效开展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因素增多,难度加大。

二、“泛娱乐化”现象对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地位和权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一,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宣讲者和主导者,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主导地位,是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是否掌握主动话语权,是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关键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决定了它离不开教育灌输和理论说教。当轻松愉悦的娱乐世界和枯燥难懂的理论说教相遇的时候,自制力弱的高职生很显然会被娱乐所虏获,课堂“低头族”越来越多,对教育者的理论说教不感兴趣,无视施教者的存在。随着“泛娱乐化”传播扩大,一些错误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价值观影响着高职生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价值取向,不认同教育者的说教,甚至是抵触排斥。同时,由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年龄、认知、习惯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教育者不能及时关注到高职生的兴趣点和思想动态,甚至可能出现教育者的信息量比教育对象还少的尴尬局面,导致了教育者被轻视,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话语权。总之,“泛娱乐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地位和权威,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

(二)增加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教育引导的难度

高职学习期是高职生构建健康人格、形成正确意识形态、塑造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受“泛娱乐化”现象的影响,一些高职生沉迷娱乐世界,通过娱乐获得快感和情感寄托,从而麻痹神经,腐蚀斗志,不能正确处理好想想我和现实我的关系,找不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迷失自我,陷入恶性循环,自我认同感逐渐降低,无法建立健全的人格;一些高职生只关心娱乐信息,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政治冷漠,政治理想淡化;一些高职生是美剧的狂热爱好者,但美剧中所传达的西方文化和西方的意识形态与我国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有很大冲突,长期接触容易导致部分政治立场不坚定的高职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西方文化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渗透,逐渐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政治认同感弱化;一些高职生梦想着“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价值观扭曲,以自我为中心,一味追求金钱和物质,淡化了对人生真正价值的思考和追求,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更加突出,价值观认同感降低,思想道德滑坡;一些高职生长期接触大量的重复的程式化的碎片化的娱乐内容,神经麻痹,思维钝化,思辨能力降低;一些高职生受颠倒黑白、造谣生事的无知网红、无良媒体蛊惑,对社会事件不能理性看待,失去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阻碍了思辨能力的发展。

总之,“泛娱乐化”的传播如同“温水煮青蛙”,对高职生的渗透更广,影响更大,危害更深,影响了高职生自我认同感和健全人格的建立,影响了高职生主流价值观的塑造,影响了高职生思辨能力的发展,严重阻碍了高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其教育引导的难度。

(三)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功效

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育人的重要使命,是宣传我国主流价值观念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其育人目标,达到育人效果,其传播的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应该具有强大的权威性。“泛娱乐化”现象以娱乐为标杆,追求娱乐至上,传播内容低俗粗浅,“网红风”肆虐,还充斥着炫富、谣言、段子、低级趣味的戏说、无底线的炒作,美丑善恶不分,毫无道德底线,暗含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颓废主义等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念。还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以“娱乐”之名散布一些对国家不利的谣言,诋毁污蔑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更有一些敌对势力通过“娱乐”的方式大肆传播西方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泛娱乐化”现象所滋生的这些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传播的西方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完全背道而驰,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权威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容易使得长期沉迷娱乐的高职生被这些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西方的意识形态所误导和侵蚀,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出质疑,甚至是排斥、敌视。由此就会对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造成巨大的冲击,弱化了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

同时,“泛娱乐化”现象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理论性、政治性、教育性、抽象性等特点,理论说教和理论灌输是惯用的教学方法,长期被学生贴上“枯燥”“无趣”“空洞”的标签。“泛娱乐化”标榜的娱乐至上、追求的轻松愉悦和感官刺激虏获了大批忠实的“粉丝”,把高职生从课堂拉进了娱乐的世界,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效。

(四)腐蚀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当前“泛娱乐化”大行其道,选秀、真人秀、综艺娱乐、游戏竞技、婚恋交友等泛滥的低质娱乐节目层出不穷;娱乐新闻大行其道,明星八卦铺天盖地,严重挤占了时事要闻、国计民生、科技军事等重大事件的传播空间,甚至在时政新闻中掺杂、注入娱乐元素,严重降低了时政新闻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大大减弱了时政要闻的传播效果,削弱了应有的社会影响力;海量视频、网游消磨了网友的大量时间;网络上还充斥着大量无底线的娱乐网红直播、低级趣味段子、网络搞笑等。“泛娱乐化”现象滋生了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念,侵染了良好的社会风气,破坏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增加了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性。

三、应对“泛娱乐化”现象的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理性看待“泛娱乐化”现象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立场坚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综合素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宣讲者和实施者,其观点、态度、学识和素养直接影响教育对象的价值观念、政治方向和教育功效。在“泛娱乐化”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直面挑战,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提升综合素养,做一个立场坚定、底气十足、深受爱戴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2]六个要求,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要讲政治、讲立场、有方向、有原则、有底气;要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以身示范,用个人的学识和个人魅力影响、感染、带动周围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学习中央文件精神,及时了解把握国家的方针政策,要读懂、读熟、读精、读透,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研究,了解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加强师生平等交流,因材施教。

(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针对网络娱乐乱象,要做好高职生的疏导、教育工作,引导高职生理性对待“泛娱乐化”现象,丰富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抢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牢固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权威性,以积极健康的主流文化实施全面持续的渗透教育。

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3],是宣传教育工作的“魂”,强调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必须要大力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力度,把它作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主导内容,清除“泛娱乐化”之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御泛娱乐化思潮的侵蚀。其次,以政治价值观教育为前提。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强政治认同感,做到“四个自信”,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自觉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再次,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要强化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秉承先成人、后成才的传统教育理念,坚守道德底线防止思想道德滑坡,坚守崇高的道德价值观,培养、提升崇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抵制“泛娱乐化”现象对高职生思想道德观念的侵蚀。最后,以人文精神教育为补充。受“泛娱乐化”影响,物质、名利、金钱和享乐越来越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彼此缺少人文关怀,精神生活陷入危机之中。开展人文精神教育,重塑人的心灵,唤醒人的良知,塑造健康人格,获得抵制不良社会思潮和不良社会现象的能量。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受“泛娱乐化”现象的冲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功效大打折扣,要守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就必须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强化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一,积极发挥网络功能,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搭建“双微”式(微博公众号+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宣传榜样人物和先进事迹,用优秀文化和正确的意识形态、价值导向占据学生社交平台。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师生对话,加强师生交流,抓住学生的内心活动,针对学生实际需求,引领学生正确看待“泛娱乐化”现象,自觉抵制“泛娱乐化”的负面影响。第二,突破单一的理论说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针对主要问题和热点问题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内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进而深化认知,增加信服感。第三,深入挖掘多方力量,完善协同育人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之外,要真正落实高校主体责任,深入挖掘多方力量,党委、教学部门、学工、团委、社团、后勤等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彼此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合力,贯彻“三全育人”原则。

(四)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顾海良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一书中指出:“环境是人的哺育者,环境以其独特的形象潜移默化地感染人、熏陶人,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影响”[4]。当前“泛娱乐化”现象侵染了社会包括部分高职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对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亟需创建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环境建设迫在眉睫。一方面,积极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不仅要举全社会之力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创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还要加强媒介环境建设,创造追求真善美、弘扬正能量的媒介环境;更要加强整体社会环境建设,营造安定团结、积极向上、友好和谐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坚决防控“泛娱乐化”现象给校园带来的歪风浊气,首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满足高职生文化和娱乐需求,及时遏制狂热追星、“校园贷”等不良校园风气;其次要加强校园网络平台监管,做好信息把关和舆论引导,树立校园健康文化和健康价值观的权威,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环境;最后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适时从重点、热点、焦点事件入手,打造符合高职生喜好、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传扬主流文化和正能量的网络文化作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切实发挥文化环境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泛娱乐化高职生教育者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感恩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证研究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网络直播热发展中的冷思考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泛娱乐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