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智移云”背景下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研究

2020-01-09郭艳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智移云大智移云财务

■ 郭艳艳

(山东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一、“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人员面临的转型挑战

“大智移云”,即以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为典型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是实现海量数据的归集、储存、管理、分析、可视化与传递共享的新型高效数据处理技术;智能化技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能动地满足多样的人类需求;移动互联网即移动通信科技与互联网平台应用及商业模式的结合;云计算为用户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访问服务,并以其互联网资源使用量为依据进行计费。“大智移云”的技术发展为会计行业带来了机遇,也使会计人员面临转型挑战。

(一)转变会计工作重点

在传统会计工作中,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往往占据大量基层人力资源,其特点是业务量大,流程固定,缺乏创新性,对从业者天赋以及相应工作环境的要求都不高,是会计人员经训练即可习得的“重复性劳动”。然而在如今“大智移云”的时代背景下,AI科技已在财务、税务和审计领域有所发展,会计核算监督等简单重复的工作将不再是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并要求会计人员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到财务数据获取、组织、分析和运用上,加快完善财务共享系统建设,以期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开展项目评估、进行业务预测、创造企业价值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调整人才供给结构

在“大智移云”的技术背景下,因会计核算、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写等基础会计业务重复冗杂的工作特点高度契合于RPA执行重复性任务的技术原理而诞生了财务机器人,如开审票、收付款、登账报账、计税报税等基础财务工作已经能由“小勤人”“小K”等智能机器高效准确地完成。人工智能必将替换大批量甚至全部的基础会计人员,而博学财务相关的多领域的业务知识,掌握会计基础理论与实务技能,精于计算机智能技术的管理导向型复合人才正是企业财务岗位亟需的。由此,高校传统的会计人才供给与企业如今的会计岗位需求已然存在矛盾。

(三)提高会计业务标准

财务共享是一种在当前“大智移云”的时代背景和企业集团的扩张热潮下应运而生的新型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它基于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将财务数据从基本的计量层面抽离出来并进行集约化处理。财务共享服务转移企业集团不同地域各分、子公司的款项往来、成本核算、现金流管理等低附加值的常规财务工作到财务共享中心进行统一处理,同时整合分支机构的同质财务核算部门,解决职能重复投入的弊端,解放基层财务核算人员。财务共享系统的应用与推广在高强度冲击基础会计人员队伍的同时,也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财融合的趋势下,运营管理、业务预测、行业讯息等跨界思维愈加重要。

二、“大智移云”背景下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模糊性

多数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未结合高校层次及学生水平做出合理清晰的界定,仅概括性地设定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并缺少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此外,高校的培养方式大同小异,忽略不同学生职业兴趣和技能特长存在的差异,培养的重点内容多是会计核算能力而非信息技能和管理思维,导致输出的会计人才同质化明显、核心竞争力薄弱,就职多面向出纳、税务会计、审计助理等基层传统岗位,已经不能针对性地满足“大智移云”时代不同行业对会计人才的个性化高标准需求。

(二)师资队伍理论化

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大都因取得高学历而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因没有财务岗位工作经历而缺乏会计实务经验,在向学生讲授专业知识时难以避免纸上谈兵,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即使较好地掌握了理论知识,仍对实际财务工作十分陌生。很多高校存在因师资有限而“一师教多课”的现象,致使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易受禁锢,难以成长为创新应用型人才。此外,目前同时精通会计知识和大数据分析的教师少之又少,高校甚至还未能深刻意识到智能化对会计行业产生的重要影响。

(三)课程设置时滞性

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培养课程多属财务类、金融类,而管理类课程往往作为公共基础课且只涉及简单理论讲解;数理类、信息技术课程尚未得到重视,只开设统计学原理、计算机基础、office办公应用之类的公共课,甚至属于选修或拓展类课程,不能系统地教授学生数据分析处理等技能。此外,专业课程的信息化已存在较为严重的时滞性,很多高校虽然引入了用友、金蝶等会计电算化系统用于实践教学,但尚未开设和配备与财务共享中心技术、数字技术、云财务等相关的课程和教学系统,落后于“大智移云”的时代要求。

(四)考核形式单一化

对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现阶段高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十分单一,智育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按比例组成,即注重学生的课堂考勤、发言、作业等表现和期末卷面得分,而期末考试题目陈旧,题型固定,学生往往死记硬背就能通过考试,固定的评判机制也导致了很多高校学生考前突击心理的形成,更谈不上知识的灵活掌握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此外,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比机制在社会实践、专业学科竞赛等方面不能起到较好的引导与激励效果。毕业生管理方面,高校往往对学生毕业后的求职、就业情况,缺乏全面、长久的关注,不能据此总结人才培养质量并对培养模式做出改进。

(五)实践教学形式化

传统会计人才培养往往重视理论教学而轻实践训练,实践环节课时少且条件欠缺、止于形式,诸如《中级财务会计》等核心专业课程的实践方式与实际工作形式相差甚远,根本不能达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导致培养的会计人才缺乏实际的财务分析、管理与决策能力,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目前很多高校提高了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但因企业在财务数据信息的私密性强,加大了在校生接触真实财务工作的难度,而校内经费和环境资源往往受限,不能建设仿真度高的实训基地。即使已有部分高校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等实训系统,也只能满足少量学生的实践需求。

(六)教学方式单一化

信息技术的普及已经改善了高校的教学条件,但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授课方式还是以传统的“老师教授+学生听讲”的填鸭式课堂为主,学习通等智能学习平台的教学功能难以得到有效运用,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也只是代替了板书的书写,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其技术优势。高校引进的数据库资源得不到学生充分的利用,师生禁锢于传统教学模式,思维缺乏创新性。此外,高校在为学生选取教材时往往偏向于考虑教材的权威性和使用量,而忽略了教材与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匹配度,从而影响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特色人才的输出质量。

三、“大智移云”背景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革新

(一)变革培养目标

在“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和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的推动下,财务共享成为会计行业的主流,高校应结合国家政策,参考企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来从供给侧变革培养目标,寻求“政校企”三方融合,与企业专家、信息技术人员共同探讨修订教学方案,切实培养理论基础扎实、职业道德素养好、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价值创造型人才。贯彻“业财融合”的思想,通过职业规划引导、师生交流探讨等形式帮助学生明确社会财务人才需求,做好个人职业定位,面向财务外包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等有分类针对性地培养特色人才,使之契合企业不同岗位的个性化需求。

(二)强化师资队伍

为联结专业交叉网络,丰富学生的专业技能,强化师资队伍是必要前提。高校应率先优化教师资源,组织教师参与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培训和研讨会,促使其改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建立良好长期的校企合作,聘邀企业财务高管、信息技术人才到校开展实践教学,选择合适教材,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课程资源弥补师资空缺。引进企业财会方面和数字技术方面的专家兼任高校教师,组成学科交叉指导队伍,壮大师资力量。

(三)丰富课程内容

高校应考虑“大智移云”时代下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会计专业课程学分设置,构建“职业素养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智能技术培训+校内实践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并灵活设置选课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穿插或单开思政类课程,利用财经时政和经典案例开展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总结案例教训,讲解相关法律知识,注重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与时俱进”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同时,适当转移专业课程的侧重点,转变会计人才核心技能,加大管理会计、数据统计分析、信息管理、创新创业、RPA技术应用、云计算等类似课程所占学分比例,拓宽学生知识面,夯实学生基础级能力,加强专业知识教学深度,提高专业级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SPSS、Stata、Python等数据分析工具的技能。

(四)完善考评制度

高校应建立合理有效的多样化考核机制,灵活调整闭卷考试命题思路,在期末考试的基础上可增设课程论文、小组汇报、调研报告、实习报告等考核形式,并在考评机制中融入职业道德素养测评体系。加大考核透明度,可组织师生互评、组内互评、组间评比等,调动学生参评的积极性。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与在岗考察、反馈机制,采取随机抽样等方法,调查其就业方向、职位高低、薪资水平等任职状况,以期更好地调整校内培养方案,输出高质量人才。

(五)落实实践教学

扩大实践课时,丰富实践类型,提高实践质量。在实践课程中融合企业财务业务,配备业财融合的实战专家给予指导,促进学生财务分析、信息技术、风险防控、管理决策等思维和能力的提高。更新教学配套的软硬件设施,校内的模拟实训基地应融合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整改升级,建立从简单、电算、模拟到复杂、云算、实战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业务实操水平。与校外企业谋求合作,建立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的专用基地,使学生有机会真切了解到企业工作流程和岗位技能要求,进行职业化实践训练,锻炼学生的财务应用级能力。连接社会企业资源,为学生寻求不同层次顶岗实习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以赛促学。

(六)创新教学方式

高校教学内容仍应以理论课程为重要基础,但同时要变革教学方式,使同学们在短期内巩固会计核算课程,为后续拓展或新增课程打好基础留出时间。课堂教学应突破原有的传统授课方式,可以结合案例分析教学、体验式教学、ERP沙盘模拟推演、开展双师课堂、访学交流等多元化途径,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财经思维,促进会计人才的多元化发展。充分利用优慕课、学习通、云课堂等诸多教学平台来实现现代化“双线”混合式教学。线上丰富时新的课程资源可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弥补校内教学资源的空缺;线下课堂教学也要转型升级,把师生的课堂互动、学生的听课反馈等信息在云端记录并进行数据智能分析,同时为师生提供广阔的专业知识交流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避免“填鸭式”教学。

猜你喜欢

智移云大智移云财务
“大智移云”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策略研究
大智移云时代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基于“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会计教育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大智移云”时代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研究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廊坊智慧城市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