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2020-01-09李光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微时代思政时代

李光辉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崇左 532200)

目前,随着互联网科技的持续发展,给社会各类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微信、微博等社交新平台或者新媒体为基础的新兴微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更加快速与持续。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必须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结合微时代的发展特色,不断优化与拓宽思政教育路径,推动思政教育效果与水平得到更好提高。

1 微时代背景下探索思政教育路径的重要性分析

在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必须要结合当前思政教育的具体现状与特征,充分利用微时代的发展技术与特色来拓宽思政教育路径,丰富思政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与此同时,在网络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大时代下,网络中有着丰富且多样化的信息,其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这会对高校传统思政教育方式产生很大的冲击与影响。我国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对于优质人才的需求非常高。而在培养优秀人才过程中,思政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与学科。运用微时代下较为高效的思政教育方法,能够更好地突破传统思政教育形式的局限与不足,使得传统思政教育方式与内容上的桎梏得到更好地破除,从而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良好发展。此外,高校将思政教育的模式、内容与方法和网络微时代、微技术等进行有效结合,能够更好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潜力得到有效地挖掘,促进高校大学生优秀的政治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得到更有效地塑造与提升。

2 分析高校思政教育的局限性

目前,思想政治是高校育人育才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教育思路、方式与方法的局限与落后,在教学方案与规划的安排上缺乏一定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使思政教育的工作无法高效开展与进行,不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能动性,最终影响与制约了思政教育效果与品质的更好提升。

与此同时,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比较局限和单一,一味的运用模式化的教学方式来展开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易被激发和挖掘出来,学生参与思政课程或者活动的主动性不足,导致思政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此外,很多教师善于运用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对于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思政教学的能力不足,同时也缺乏对教师展开信息化教学相关的培训工作,使得教师思政教育能力与水平不足,这也是制约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快速提升的另一弊端。

因此,通过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具体现状的认知与了解,能够更加知晓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拓宽思政教育的具体路径,增强思政教育的实际水平。

3 探究基于微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路径

为了能够更好地探究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增强微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与品质。高校要引导与鼓励教师转变思政教育理念、拓宽教育路径与思路,有效运用微时代的资源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促进思政教育性、效率性的更好提升。下面对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路径展开具体的探究与分析:

3.1 重视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挖掘网络教育资源

在微时代的前提与背景下,高校在进行思政课程教育时,可以充分借助网络中丰富的教育资源,了解每天的新闻天下事,对于当今的时政热点以及大事件等进行掌握,并将其丰富到高校思政教育资源与内容中,为思政课程的更好教育提供良好地保障。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堂、微动漫或者电影、视频等形式来拓展教学,其内含丰富的图表、文字、视频等信息化资源,利用其展开思政教学,能够更符合大学生学习的心境,更易于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还能够丰富思政教育课堂,增强教育效果。此外,在运用信息技术来丰富思政教学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QQ等媒介方式来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学情,使得教师的思政教学变得更具针对性与科学性,更易于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3.2 重视教学环境与形式的优化

传统的思政教育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行为会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同时学生学习思政知识与内容也会受到人数、场地、时间等的限制,阻碍教育成果的呈现。鉴于此,高校要重视教育氛围与环境的创设与优化,形式的丰富与创新,运用微媒介来优化校园环境,运用微视频来传播正向、积极价值观与内容,从而在环境上给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使得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思政意识,锻造与提升大学生优秀的思政品质与内涵。此外,在微时代下,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方式来学习,促进思政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学习方式也变的更加多样,促进教育教学时效性的更好提高。

3.3 通过微媒介来和谐师生关系

在以往的思政教育课程上,很多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教师不愿意主动去和学生沟通交流,同时学生也畏惧教师,也不愿意去主动找教师谈心,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而在微时代中,运用微信等互联网方式来拓宽教育路径,教师可以通过微信与学生勤沟通、多交流,通过观看学生的朋友圈等,能够对学生的心态、情绪等进行了解,这样教师就能够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将正确的思想政治思维与理念传播和灌输给大学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高度与素养。与此同时,在信息科技比较发达的时代,高校以及教师要以引导学生多和教师进行沟通,通过微信、电话、QQ等方式都可以与教师取得联系,并将自己的思想等跟教师说一说、谈一谈,遇到迷惑或者困难也可以跟导员交流,和谐学生与教师或者导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思政素养与品质。

3.4 重视教学模式、教学路径的创新与拓宽

由于微时代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且内容十分丰富等优势和特征,借助微时代的发展优势与特征,不断丰富与创新教育模式,促进教学路径的更好拓宽,这与新时代的大学生学习思维相契合,还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慕课等教学方式,将最新的时事政治和时政要点融合到思政教育内容中,也可以破除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中的局限与禁锢,运用时政案例分析、微课视频教学等方式,激发与培养学生思政品质与内涵,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得到更好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微时代前提下,高校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要从行为上、思想上进行改变与革新,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秉承先进的教育思维和理念来拓展教学,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势,不断探索出思政教育新的路径、方法与新思路,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渗透力、作用力得到更好提升,发挥出思政育人的效果。与此同时,通过对高校思政育人现状与局限性的全面认知与了解,掌握微时代下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能够更好地转变与改革思政育人的局面,不断培养与锻造优质人才。

猜你喜欢

微时代思政时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