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0-01-09沙依兰古丽哈吉木拉提
沙依兰古丽·哈吉木拉提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高级中学 新疆阿勒泰 836500)
在高中时期,学生已经开始觉醒自我意识,思维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学生为核心,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状态,积极进行对各种人文思想的渗透,形成有效的人文教学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语文人文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文精神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一)人文精神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需要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培养,让学生获取全面的培养。但是,在目前的教育中很多教师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为了应对高中考试,不少教师在课堂上着重对学生进行考试技巧和考试内容的教育传授,让学生通过有效学习提高自身的成绩,而没有对学生的课堂兴趣、个性意志和学习能力进行教学,影响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人文精神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素养培养
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智力和思维水平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在面对外界的诱惑时很难形成正确的判断,进而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语文课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思维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对人文精神的渗透,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各种思想,形成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氛围,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积极的引导,促进学生身心素养的培养。[1]
二、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语文课程要求,合理实施人文精神渗透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其对高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视,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实现对个人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因此,教师要结合语文课程的教育要求,在课堂上合理实施对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效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并深入体会课文中蕴含的精神思想,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要求。
(二)挖掘语文课程语言,引导学生体会人文精神
教师要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实现对人文精神的渗透,就需要加强对语文教材的分析,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各种内容,选择其中的各种积极元素,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课堂兴趣,鼓励学生针对各种语言进行深入的体会,对文章中包含的人文精神进行有效的感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2]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中《登高》这一首诗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多次的阅读,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情歌中的独特意境,让学生可以仔细地进行品味,从而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情感。教师也可以引入学生分析诗中为什么要利用“落木”进行表达,而不是用“落叶”?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对诗歌的深入学习和讨论,形成活跃的学习气氛,进而组织学生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实现对人文精神的有效渗透。
(三)结合文本中的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
在语文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还需要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文化知识进行学习,实现对其人文精神的学习和体会,陶冶学生的个人情感。[3]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中《鸿门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史记》的学习,了解司马迁的人生经历,掌握关于“鸿门宴”的历史背景,从而有效体会课文中的精彩部分,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人文内涵,思考“为什么项羽没有杀刘邦?”从而促使学生深入文章内部,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两个人物进行深刻的理解。
三、结论
综上所述,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进行合理渗透,教师就需要加强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体会课文中蕴含的人文内涵,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