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2020-03-23杨满怀
杨满怀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一中 甘肃庆阳 745600)
化学的教学内容中包括了大量的实验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实验教学的不足表现在:一是演示方式单一;二是实验设施缺乏。首先,在演示方式上,教师先进行实验讲解。然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其次,在实验设施上,有些学校因为缺乏相应的化学实验器材,实验教学只能由教师口头讲解。[1]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能够深入地学习知识和理解实验内容,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操作的乐趣,并且积极地参与实验操作。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当然,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笔者将在下文中针对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探究,希望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发展能够有所帮助。
一、实验教学运用多媒体,消除实验操作的危险性
任何化学实验的操作,都必须是一个十分严谨的过程。在化学实验操作中总会有危险的存在,并且有的危险性极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危险性大的实验,为了避免爆炸等巨大危害就不能让学生实施这类实验操作,只能由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这种略过实验操作的理论教学,会让学生对这类内容产生困惑。而信息技术加入到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没有安全隐患的虚拟实验室,让学生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必修一实验24——“喷泉实验”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知识点进行实验设计和记录注意事项,然后带领学生在虚拟的实验室里进行实验操作。在这种没有实验危险和化学药品限制的虚拟实验室里,学生就可以大胆地进行化学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操作体验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熟练掌握实验操作过程,还可以消除实验操作存在的危险,确保化学实验教学的安全性。[2]
二、引入信息技术,能够将化学实验变得生动形象
高中化学的选修三中涉及到许多对微观粒子的知识学习,其中包括对原子结构、分子构型以及物质结构的学习内容。这些微观粒子,都是我们在一般情况下无法看到的,更是我们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办法进行实验操作学习的。因此,教师在这部分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实验操作环节进行多媒体视频播放,让学生通过视频进行直观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必修一第二章“晶体的形成实验”时,教师就可以借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形象的实验操作视频片段,让学生从视频中观察到晶体的组成原理和形成过程,并让学生观察到晶体的分子结构。这样的观察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从粒子到宇宙的变化,将化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爱上神奇的化学实验课堂,从而构建高效的实验课堂。[3]
三、借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多媒体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视频中进行学习,感受到化学的神奇魅力。教师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很多有用的图片和视频,根据课题播放网上的实验操作视频,来激发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度理解。
例如,在教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这一实验时,教师就可以先从网络上找那些各种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实验操作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中观看实验者的创新思维,感受神奇的化学变化,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兴趣和学生的创新思维;然后,教师再进行实验课题讲解,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4]
总而言之,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许多不足之处。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师不再只是简单地讲解实验理论,也让实验教学不再受实验器材的限制而无法教学。基于信息技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易懂,在直观的实验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让学生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对于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如何才能更好地丰富实验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还应该更加深入地进行教学探究,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