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
2020-01-09纪小英
纪小英
(呼图壁县第四中学 新疆维吾尔 831200)
音乐是最典型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很多人的精神与情感需求,对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审美情趣以及自信的品格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初中音乐审美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审美教学比较被动
在初中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需要从全方面来开展,既要从思想方面提升学生对美感形成良好的感知意识与观念,也要从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对美感的审视与判别技巧,同时还必须要强化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对于审美教学的认知能力不足,缺乏主动的引导与培养,在教学设计中也很难体现。因此,音乐教学只能依靠学生被动地接受。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很难得到应有的锻炼。
(二)忽视了艺术理念教育
艺术是充满情感和美感的作品,音乐也同样如此。学生审美意识必然与其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感受有着强烈的关系。音乐所传达的情绪,表现的形式,作者的情感以及学生聆听时的感悟,这种心灵与音乐之间形成的共鸣,是铸就音乐审美的关键,也是联结人与艺术的情感纽带。然而,在初中阶段,个别观念稍微落后的音乐教师会把音乐课程当成娱乐性质的唱歌课,忽略了音乐聆听的艺术美感,也忽视了音乐艺术给人的熏陶。
(三)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比较片面
除了教师存在问题,学生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十分片面。在信息化、网络碎片化的影响下,学生喜欢的音乐种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有的喜欢西方流行音乐,有的喜欢韩国音乐,有的喜欢日本歌曲。这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突并没有发挥拓宽学生音乐认知的作用,反而让学生忽视了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古典音乐等更多的优质音乐。这不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健康发展。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策略
(一)善用情境渲染音乐美
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然而,能够有效直观地强化学生感受的教学方式,非情境教学莫属。因此,教师要掌握创设情境的方法,或者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强大表现力,通过构建与音乐内容、性质融为一体的虚拟环境,从而渲染出更加强烈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将情感投入其中,从而获取真实的音乐感受,并逐步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形成一种对音乐审美感知的能力。[1]
例如,我在上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电子空间站”这一单元的一节音乐欣赏课时,因为有雅尼先生的电声名作《夜莺》的现场演奏录像,通过电教设备的音响效果,让学生感到了非常有魅力的电声音乐。现代化教学设备足以让学生体会到作品《夜莺》的魅力。我引导学生聆听作品中加入了中国的竹笛。笛子的悠扬、清越,小提琴的婉转、飞扬,大提琴的低沉,电子合成器的音乐糅合在一起,太美了!音乐太走心了!学生为之自豪的中国民乐之美是其他乐器不可替代的。除了美育教育,教师还可借此进行爱国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借着欣赏外国作品之余,我还带领学生聆听了我国著名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一边聆听音乐,一边从大屏幕中感受其画面,“明月照耀江水,江水轻泛船只,渔夫丰收而归,歌声纵贯山谷”。在这样的画面中,体会并品味我们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学生心中就会逐渐构建出一幅更加完整的渔舟唱晚图,并爱上我们的民族乐器,爱上我们的民乐。这样,学生当中将来还可能会产生几个古筝演奏者或者是音乐教育家。这些都与其在音乐课中受到的审美感知力有关。
(二)借助课堂互动发现音乐美
拥有了感受美的能力,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音乐的美。这需要学生透过思维层面的思考和理解,才能找到音乐中存在的美感。因此,教师需要掌握互动教学的方式,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与分析,让学生在沟通和交流中获悉音乐美的表现形式和内在规律,从而逐渐拥有审视音乐美感的能力。[2]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舞青春”中唱歌课“青春舞曲”的教学中,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展示了音乐与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让学生跟随音乐做基本舞蹈动作。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舞蹈能力来做。有舞蹈基础的同学可以跳稍微复杂一些的,舞蹈基础稍微弱一些的同学手上只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目的就是让学生跟着音乐动起来,舞起来,从而掌握音乐的节点。其次,我将学生分组,共分四组,一组敲击打击乐器(三角铁、碰铃、木鱼等),一组做舞蹈律动,一组演唱,一组练习指挥。四组学生都在动的过程中掌握了音乐节奏,体会到了本节课中新疆民歌的音乐节奏、特点、音乐美感,感受到了舞蹈韵律的节奏感。最后,我让小组开启讨论模式,共同探究音乐节奏与人的肢体结合起来的给人视觉上的美感,通过学生们相互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拥有评判音乐、探索音乐、感受音乐的积极性。
(三)改变理念,创造音乐美
除了从教学方法与内容方面进行改变之外,教师还要从教育理念上深入探究。首先,教师要推翻“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音乐课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多表达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分享对音乐的理解。其次,教师要增加课堂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建立音乐自信。例如,在聆听轻音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填充歌词并演唱。这能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拥有创造音乐美的意识与能力。这是学生拥有良好审美素养的重要体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音乐的基础教育也在随时代而发展。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提升,通过改变教学内容、方式以及教育观念,让学生具备感受、发现、欣赏以及创造音乐美的能力,从而达成新时代音乐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