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驰骋 写有兴味
——论习作教学的自由与创意表达
2020-01-09潘晓飞
潘晓飞
(浙江省瑞安市莘塍第二小学,浙江 瑞安 32520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位:“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是的,指导作文应充分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的思想自由驰骋,不受束缚,感到“要写、好写、写有兴味”。
一、营造自由氛围,把作文权还给学生
留心每个孩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似乎都有自己的妙言趣语。可遗憾的是孩子们作文的语言常常是众口一词,没有童趣,缺少创意和个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跟作文教学对孩子束缚太多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要营造自由作文的氛围,把作文权还给学生。
(一)自由命题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人要衣装,文要题装”,可见题目的重要性。那怎样才能给作文拟一个好题目呢?笔者认为:作文命题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使其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创作的欲望。因此,每次作文,笔者都会引导学生选好思维的切入点,让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命题,使文章的题目新颖、有趣。
比如写作文“我熟悉的人”,笔者根据作文“母题”,让学生围绕它辐射出许多“子题”来。学生据此拟出的“子题”有“大话王张成龙”“活字典老李头”“舅舅的三怪”“海哥之最”等。
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笔者还把作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参观、游玩、劳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比如写想象作文“未来的____”,笔者就结合少先队的“要做科学的主人,建设未来的世界”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周末去参观科技馆,还引导他们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联系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合理想象,巧妙构思。学生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自拟了许多极富创新意识的题目:《中国制造之太阳能手机》《海陆空三用汽车》《有两层操场的学校》《多功能养猪场》……
(二)自由选材
作文素材来自生活,文章创作也来自生活,生活给作文提供了一个精彩而广阔的空间。可以说生活有多广阔,学生的作文素材就应当有多广阔。比如让学生写“假期生活”,孩子们可选的内容就很丰富:可以是旅游途中了解到的风土人情,可以是自己新get 到的一项技能,可以是夏(冬)令营让自己蜕变的一次经历……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生活,是作文的“源”。这源里充满了童趣,更充满了童真。对于这样的题材,学生有兴趣,也有能力诉诸笔尖,写出的作文也生动有趣。
因此,我们要在作文教学中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三)自由布局
写作愿望激发了,思路打开了,写作材料胸有成竹了,写作的布局尤为重要。统编教材按照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规律,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册安排一个习作单元,聚焦习作能力发展的某一方面,安排数篇不同表达形式的课例,使习作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统编教材六上第五单元,安排两篇习作例文《夏天里的成长》《盼》。习作要求是抓住文章的中心,选取适当的材料或事例来表现中心。《夏天里的成长》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从“植物、动物、山水、道路以及人的成长”几个方面进行布局;《盼》是围绕“盼”这一中心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选取“试穿雨衣、盼雨天、盼出门、盼雨停、如愿穿上雨衣”这些材料进行构思的。
例如写景文章“春游 ”,写作方法可以是按游览顺序描写,可以像《新村鱼乐池》一课那样是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景物进行由近及远的观察;可以像《秋游景山》一课那样登上山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山下景物进行观察;也可以像《桂林山水》一课那样,按照景物的特点一一描写。教学的同时,笔者突出上述课文的详写段落,启发学生在描写景物时着力写好重点段。
由此可见,写文章是没有固定的模式的,应当启发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写作方法,创造性地布局谋篇,以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这样,阅读课上学习的知识,在写作实践中得以运用,通过运用,又巩固、深化了所学的知识。
(四)自由表达
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恩格斯也强调:“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孩子虽小,但随着自身的成长,他们对许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当大力倡导孩子在作文中自由表达,养成有创意表达的习惯。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多写“我想”“我认为”,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的记叙方式上灵活运用、自由表达。比如写记叙文《小草》,不用第三人称写而直接用第一人称《我是一棵小草》写,就有效地激起了孩子写作的热烈情绪;再如把记叙对象和小作者距离缩短靠近,不用第三人称而用第二人称《小草,你真了不起!》,也是很能促使儿童的语言文字生动,抒发情感的理想记叙方式;再如运用拟人手法《小草成长记》进行表述,往往使学生想入非非,描写的客体人格化,通过孩子的移情作用,把观察的客体描写得有声有色。有时候在进行了具体记叙描写后,再引导学生用说明的方式或报道的方式、报告的方式表达,促使学生思维活动进行抽象概括,抓住事物的本质。
(五)自由修改
常言道“三分文章,七分改”,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因此,让学生学会改作文本身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学习活动。
虽说是学生自改作文,但也不是随意漫无目的地改。笔者都会建议学生按这样的要求去修改: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典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多种写作手法;有没有错别字、标点是否规范正确。
为了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笔者还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举办“自改作文小展览”,在黑板报上刊出“自改精粹”,组织同一篇作文的“修改比赛”,召开自改作文“经验交流会”等。这些活动,也使学生之间互相借鉴学习,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自主写作”就是在学生自愿、乐意的前提下,实现“我手写我心”的美好历程。
当然,教学仍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过程。因此,“自主式”的作文教学不是教师靠边站的“自发式”教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始终宏观调控着课堂上的教学活动。
二、发挥主导作用,把引导权留给老师
教师要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展开想象,积极思考,激发创作欲望。
(一)甘为“琴师”,善于拨动心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要在表达欲望的基础上起步。因此,训练中的“话题”“文题”要能扣动学生的心弦,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每次训练要像静潭投石那样,激起层层波澜,开拓学生的思路,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让训练在宽阔的空间活跃的气氛中进行。
1.善用导语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语言描绘的形象性具有感染作用和导向作用。比如写作文《记暑假中的一件事》,倘若一上课便揭示文题:“写一件暑假中的事”,这样,学生会陷入被动应付的状态,一心去套文题,怎么能写出他们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呢?我们不妨先跟孩子们拉家常:“一个暑假,大家都长高了,长壮了,有的还晒黑了。现在老师很想知道你们的暑假生活过得怎么有意思,怎么开心。”孩子们一个个笑逐颜开,兴致勃勃地谈开了。因为夏日,那沸腾的游泳池,缀满宝石的星空,欢闹的知了,甜甜的冷饮,令人神往的假期旅游……为假期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正当他们对暑假生活充满着美好的回忆,津津乐道的时候,教师趁机说:“暑假,大家过得这么有意思,老师就让你们写暑假中的一件事,好吗?”学生欣然接受,而且反应热烈。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赞可夫的一段话:“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情感和词语。”
2.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和纽带,最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让二年级的学生学写留言条,其实是有点难度的。为了激发孩子写的兴趣,笔者创设了一个情境:熊妈妈临时有事必须出门,但两只小熊还在睡觉。妈妈舍不得叫他们起床,可是又怕他们醒来,找不到妈妈会着急。怎么办?学生各抒己见后,笔者出示熊妈妈的留言条。学生觉得很有兴趣,很新鲜,很乐意去学。接下来继续创设情境,两只小熊看完妈妈的留言条,乖乖地吃完早餐,开始玩积木。这时好朋友来找他们出去玩。他们很想出去,可是妈妈还没回来。如果现在出去了,妈妈回来见不到他们会着急的。怎么办?学生异口同声说:“写留言条!”于是出示两只小熊写的格式不规范的留言条,让学生辨析。就这样,留言条反复出现,学生很快学会了留言条的写法,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二)乐做“编导”,善于设计精彩
小学生天生好奇,对新事物总会投入更多的兴趣和热情,相反,对一成不变的事物,很容易厌烦,表现出拒绝。我们的课堂也一样,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必定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为此,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作文课的类型,设计开放型的、内容精彩的作文教学课,让学生耳目一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向“乐学”作文迈开大步。
1.高谈阔论演讲课
这类课型的内容,可以是一位人物,一则故事,一个梦想,一条新闻,一点常识……如学生交流“发生在周围的事”“身边的人”这样的话题,教师可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对人物“评头论足”,对事情“说三道四”。当学生将自己脑海中储藏的新奇、有趣、引人入胜的内容滔滔不绝地表述出来,其他同学正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他该是多么兴奋和满足啊!
2.读书体会汇报课
学生在写作当中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关键在于“内存”太少。因此笔者总是鼓励学生“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每天坚持读报,看课外书,并准备一本笔记本勤于记录,然后大家在课堂上一起交流,集中汇报,做到在积累中丰富自己,在交流中获得启发。我相信有了丰富的素材和词汇句段的积累,学生必能厚积薄发,笔尖生出许多鲜花。
快乐、自由的作文永远伴随着无穷的创造。学生笔下的文章就像一首诗,情趣盎然;像一幅画,异彩纷呈;像一曲歌,激情飞扬:像一股清泉,回味甘甜。一位诗人说得好:“不要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衔春飞来。”让我们携“自主作文”之手,开创作文教学的新天地,共同迎接一个更加美好的“作文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