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
2020-01-09王丽君
王丽君
(甘肃省岷县十里初中 甘肃定西 748400)
一、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
(一)教和学紧密相融,密切联系
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少教多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然而,事实上,两者的关系却又非常亲密,缺一不可。少教并不代表教师不对学生教学或者是进行很少的教学。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日常教学中要把“少教多学”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从而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少教多学”恰好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两者相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才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观察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少教多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实施“少教多学”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文化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而不是一个“书呆子”。少教多学的实施不仅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还可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都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过分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长此以往,这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把控教学时间,少讲多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实施少教多学的方法
(一)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
在阅读教学中构建少教多学模式时,教师要拥有正确的教育思想,不应墨守成规,并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的时候应进行适当引导,促使学生更好地对阅读知识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让学生明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去训练,进而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课前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若存在不理解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等软件查询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该篇文章。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作者思想感情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作用。[1]
(二)教师要做好归纳和总结工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真正实施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要严格要求自身,还要做好总结和归纳工作。一堂课只有45分钟。教师在备课时如果不做好课堂规划,就很难把握好时间。在一个知识点讲完之后,教师若没有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其教学效果显然是不理想的。教师要想打造高质量的课堂,就必须做好课前规划,在课堂中合理安排好课堂时间,留充足的时间去给学生做知识的总结和归纳。这样不仅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消化教师在课堂中讲的问题,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一堂课上,教师讲授的知识点会有很多,如果不及时进行归纳,学生便会觉得知识杂乱,没有办法梳理。这非常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分组学习,通过小组间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对本节课上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自身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
一堂好课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教师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可以使其明白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要做好启发和引导工作,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给学生分析文章,然后直接告诉学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文章内涵。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文章,感受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还不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分析文章,大胆揣摩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少教多学的教学方式除了便于教师启发学生,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新课改后的素质教育观,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并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来因材施教,合理设计阅读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其在未来能可持续发展,以便成为现代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