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维的方法研究

2020-01-09彭验婷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彭验婷

(连云港市苍梧小学 江苏连云港 222000)

引言

随着小学数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许多小学生不能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这就大大降低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鉴于此,教师要对数学思维的培养方法进行分析与探究,将实际的教学策略贯彻落实在数学教学课堂上,为学生搭起了解数学知识、深入数学世界的桥梁,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与实际计算能力。数学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角色,要不断地将教材内容与数学思维进行融合,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渗透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小学生处于认知社会的关键时期。数学作为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工具,可以为学生带来巨大的便利,可以帮助学生购买物品、计算日常开销等。在目前的数学应用中,许多学生无法完全掌握数学运算的技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学习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将数学思维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让他们对数学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这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运算能力与探究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1]

二、渗透数学思维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有助于促进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行为活动,分析他们的兴趣点与专注点。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还有利于教师打造符合小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高效课堂。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趣味化,引导学生开动自己的脑筋,研究不同的解题方法。这将有助于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培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数一数”这一内容时,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与学习1~10的写法。在教学前,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这将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将其制作成色彩鲜艳的课件,给小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悬念“同学们,你们知道1~10的写法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10个数字兄弟吧”。教师可将数字“1”比作学生们使用的铅笔,问学生们“同学们,你们看手中的笔像不像一支铅笔呢”。学生们一致同意这个观点。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2~10”这9个数字的形象,让他们找出相似的地方。这将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型思维。

(二)加强生活与知识联系

小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深入挖掘数学在生活中的内涵,将生活事例与数学教学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这将有助于增强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中的场景,增强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的关联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数学思维。[2]

例如,在讲解“千克与克”这一内容时,本节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千克与克的换算关系,让他们对质量进行初步的认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模拟超市售货的场景,将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在模拟游戏中,教师可以扮演顾客,学生们分别扮演不同超市的售货员和老板。教师要导入一个课堂情景,如“同学们,假如我中午下班回家,发现没有食盐了,现在我要去超市购买”。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超市小组。每个小组要到讲台前与“顾客”模拟买食盐的场景。“顾客”向超市的“售货员”提出问题:“你好,我想买1千克的盐,我需要买几袋呢?”“售货员”在思考后,回答:“您需要的盐是500克一袋,两袋就是1000克。”模拟生活场景的游戏方式不仅可以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三、结束语

基于以上阐述可得,教师要不断探究渗透数学思维的策略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多维度的思考方式与解题方法,丰富小学数学教学的内涵。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游戏化,将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他们数学成绩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