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0-01-09朱双丽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朱双丽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曲阳桥学区 河北石家庄 050800)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发展,而且还能够辐射到其他各学科,并让学生在其他各学科的学习乃至生活中,获得更好地发展。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一题多解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利用学生出题的模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思维品质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以下,笔者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分别进行介绍。

一、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的数学学习内容而言,转化的数学思想基于等式的前提,是将一个数目或数量转化成等式另一端的几个数目或数量,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能够使学生有效地转化题目要素,从而在更加顺利地完成题目解答的基础上,有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

如小数四则运算例题:“(1.137+2.45)×8=(?)”

通常的解法为:(1.137+2.45)×8=3.587×8=28.696;

我们利用转化的方法可以根据0.125×8=1;0.25×8=2的方式进行简化运算;

即:(1.137+2.45)×8=(1.125+0.012+2.25+0.2)×8=9+0.096+18+1.6=28.696。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并且利用简算的策略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完全利用口算即可得出结果。

二、利用一题多解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题多解是一种十分适合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我们利用一题多解,能够使学生针对同一道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在丰富学生解题能力的过程中,有效促使学生实现了创新。

如百分数应用题例题“A市有两个田径爱好者协会,甲协会的人数是乙协会的80%,乙协会的人数比甲协会的一半多75人,求甲乙两个协会各自的人数。”

学生在解答这道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两种解答方法,第一种为设甲协会的人数为单位一,列出算式进行解答,再求出乙协会的人数;第一种为设乙协会的人数为单位一,列出算式进行解答,再求出甲协会的人数,全都有效解答了问题,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解1:设甲协会人数为单位1;50%+75=100%÷80%;50%+75=125%;75=75%;1=100。之后,利用100÷80%=125的方法完成解答。

解2:设乙协会人数为单位1;100%-100%×80%÷2=75;100%-40%=75;60%=75;1=125。之后,利用125×80%=100的方法完成解答。

三、利用学生出题的模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我们通过学生出题的方法有效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如学生王某根据圆的周长与植树问题编写的例题:“学校需要在直径为40米的圆形水池周围进行植树,若每隔两米植树一颗需要多少树苗。”

我让王某描述解题思路,王某说,解答这道问题首先需要考虑水池的周长,即40π,作为植树的距离。之后根据指数距离计算即可计算植树棵数,即40π÷2=20π,将π取3.14计算得出62.8,由于62.8是小数需要考虑到进一还是退一的问题,考虑到水池是圆形的,所以退一,得出答案需要62棵树苗。我表示王某的思路很清晰,能够通过王某的表述看出他在出题过程中对知识把握的准确性。王某表示,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和对圆周长计算问题的掌握。[2]

总而言之,我们基于思维能力的小学数学校本教学,使学生在发展了数学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有效锻炼了思维品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在转化的解题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转化的方法,有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在一题多解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同一道例题让学生做出不同解答,为学生培养了创新思维。我们还利用学生出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身数学知识出具例题,使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根据以上种种方法和手段,我们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