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09马吉琴
马吉琴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第二小学 甘肃金昌 737100)
法治道德观念对于小学生的启蒙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德与法治教学让学生学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最基本的相处法则,例如和谐、谦逊、尊敬以及文明、诚信、团结互助等优良品质。小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传输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师在道德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过于深奥,要用一种简洁明了的形式传递。基础的法律文化相较于道德教学而言更加趋于专业化,教师要通过相对简单的法律的学习让学生学会遵法守法。因此,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研究目标,为生活化教学的有效运用奠定基础。
一、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实际的道德法制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活动仍然存在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例如,有些教师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夸大了该课程的副科意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没有做到用心教学,缺乏相应的主动和探究意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变为学习的被动者,致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此外,由于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教学大纲的要求,忽视了学生对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学生在课堂中无法做到自主地去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失去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二、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丰富生活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课程意识
小学生的身心正处于成长阶段,对于和对事物的认知和解读做不到正确的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严谨,通过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能够将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场景的融合,有效丰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实现积极高效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让学生学习会与父母进行积极通,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视频,视频中一个小男孩在大哭大闹要吃零食,但是妈妈就不是让他吃;另一则视频中是在动物园中,有一个小朋友想要去引逗一个小动物,但是爸爸就制止了这种行为,不让他“玩”。针对这两个情节,教师让学生思考“视频中的爸爸或妈妈为什么不让他们的孩子开心地吃自己想吃的,或者玩自己想玩的?”学生通过积极地讨论明白了,不让吃零食是因为零食中含有很多不健康的物质;不让逗小动物是怕动物会误伤了小朋友。借此,学生理解了爱并不代表一味地迁就,在日常生活中作为父母的孩子,他们应该学会多关心爸爸妈妈,帮爸爸妈妈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达到教育学生的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义务。[1]
(二)基于法律案例分析的校本课堂
对于小学生而言,法律体系复杂而又晦涩难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应该讲究一定的教学方法,法律讲解由繁入简,尽量采用实际生活化的教育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成为遵法守纪的好公民。例如,将“小学生因为一些偷盗问题被处罚”等鲜活的实例向学生介绍。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真实的案件视频或者采用课堂情景再现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进行反思,引起学生的震动,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意识到遵法守法的重要性。
(三)开展生活化的课外实践
课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相应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在实际的锻炼中,可以有效做到理论应用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对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例如,在学习《我和动物交朋友》一文中,为了让学生做到善待小动物,喜欢和小动物交朋友,教师可以组织大家进行动物园一游,让学生对动物进行拍照或者记录,将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特征记录下来。教师通过让学生感知动物世界的美好,加深学生的记忆。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拍摄作品或者记录的心得体会和大家进行交流,将学生真实的生活生成教材,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并亲身感受,激发学生心灵体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与动物交朋友的乐趣所在。
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通过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不断引导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和相关道德法治教学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经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品德与法治观念。
参观文献:
[1] 柳琴珠.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1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