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2020-01-09黄文
黄 文
(广西钦州市小董中学 广西钦州 535022)
初中语文教师应明确情感教育的意义,实施情感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其语文水平。这对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水平有着极大的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所观所感进行表达与阐述,进而与他人更好地进行交往与沟通。由此可知,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已是势在必行。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价值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能缩短师生距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可以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情商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情商的重要阶段。教师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情商。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添加一些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形成更加具体生动的认识,让学生能够从语文教学中吸取所需养分,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格。
二、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不重视情感教育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更重视对知识的讲授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而没有明确认识到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意义及其必然趋势。这种传统的语文课堂会让学生对其产生一种枯燥无味的感觉,让学生不能够自主地思考教材向其展示的中国文化,无法对我国的深厚文化底蕴产生认同感,对于课本中知识的理解也处于表层阶段,只能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不能够感受到作者赋予文章的真情实感。
(二)忽视学生情感
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都是应试教育制度,对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较大。再加上,语文作为初中教学中的重点科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导致学生无法与教师产生共鸣,最终影响了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教育。
(三)应试教育理念的限制
应试教育体制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师与学生面对中考所产生的压力较大。这使得师生会产生一种紧迫感,将语文变为一种应试工具,无法悠闲地体会课本文章中的感情。
三、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师生互动,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在新课标改革逐渐深入的今天,互动教学模式逐渐被重视并应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还应重视对互动教学模式的充分应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添加一些情感教育,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更好地感受文章作者的情感,强化情感教育的成效。[1]例如,在学习《在烈日和暴风雨下》一课时,教师应通过向学生介绍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使其感受文字所描述的烈日和暴风雨,想象自己是主人公“祥子”,如何在这样一个热得让人难耐、冷得使人哆嗦的世界里存活,使其真正能对主人公在旧社会的黑暗残酷与底层生活中的悲惨命运产生共情。然后,教师可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在“一问一答”的师生互动中,使学生能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间里对旧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同情和深刻理解。这样就能辐射至老舍先生在创作《骆驼祥子》整本书时的不凡,有效促进情感教育的实施,最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感氛围,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所传达的深意。例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语言的力量来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引导。教师可运用低沉的教学语言来表达对被迫害主人公的感情,而在讲到主人公对压迫的反抗时,还应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来表达对主人公行为的崇敬。这样便能创设情感丰富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迅速融入到文本所展现的世界中,与作品人事物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提高对文本的解读兴趣。与此同时,教师通过这种情感氛围的创设,对学生人格的完善与品格的树立也能产生积极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对学生未来的人生产生深远影响。[2]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强化文字的感染力与冲击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即利用黑板与粉笔来向学生描绘文章中的世界。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当进行情感教育时,教师还应重视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跨时空地畅游在作者所描绘的世界中,感受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喜怒哀乐,强化文字的感染力与冲击力,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探究的动力。
在教学《走进戏曲天地》时,教师可以用白板视频播放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如京剧、评剧、越剧、黄梅戏等等,让学生体验经典戏曲片断的韵味。京剧《智取威虎山》表现的“穿林海跨雪原气冲宵”;越剧《红楼梦》中“林妹妹”的“似一朵轻云刚出岫”;黄梅戏《女驸马》中“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等等,教师要真正让学生依托经验判定曲种的多元化,以组为单位讨论,模仿唱腔,最后通过音像给出对应的戏曲,加深其印象。学生在多媒体的戏曲情境中既能感知中国曲艺的博大精深,又能体会中华文化的悠久灿烂,便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应重视情感教育的实施,明确认识到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必要性,然后与时俱进地优化教学过程。这样才能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渗透情感教育,确保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