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与“学”的探讨

2020-01-09刘思波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刘思波

(海原县西安中学 宁夏中卫 755208)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知识并且能够有效地应用这些知识成为了数学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纵观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很多的教师虽然付出了很多的精力进行教学,但是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使得学生的学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学的方法不够科学。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师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要能够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和学的关系。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与学关系的策略进行探究。

一、学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把握

(一)注重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

要想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必须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教师要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特点,能够将学生和教学的内容进行结合,通过课前的预习、课中讲授还有课后的复习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因此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知识,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一些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总之,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的质量。[1]

(二)通过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学其实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要能够借助榜样的力量让学生认识到学的重要性。新课标提倡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和合作式的学习,教师在这个时候需要做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了能够通过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应该采用合作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通过合作培养和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为每个小组设定一个学习的任务,然后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共同努力完成相应的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会积极地为本组做出一定的努力,进行积极思考。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将所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有理数加法》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同时能够借助于动手和分类、比较,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内在的联系,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因此,整个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置一个问题引发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这样的题目:一个球队在比赛的上半场丢掉了2个球,下半场丢掉了3个球,那么它的得胜球是几个,算式如何列,然后引发学生和同伴交流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三)通过练训练学生人格

数学教学中练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借助于学习的知识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改变以往死读书的现象,能够在真枪实战中真正的吸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志和数学中强调的严谨的态度,通过数学课堂中学生的练来健全学生的人格。[2]

二、教在教学过程中的把握

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想处理好自己的教,就要努力为学生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保持和学生良好的互动关系,能够真正将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让学生掌握知识,鼓励学生去探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能够给到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内化知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教师一步步的引导下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变。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会分析实际问题,找准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能够思考问题然后自主的得出一些答案,教师给到一定的指导。比如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思考这样的情境列出方程:用一根长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如果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厘米,那么可以如何列方程。教师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鼓励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调动学生主体性。[3]

三、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主要在于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引导。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能够不断地相互促进,完成课堂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才能够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