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2020-01-09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谢 青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初级中学 江苏连云港 222200)

引言

在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深化的背景下,我们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的要求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知识获取和应用等基础能力的培养上,更加体现在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上。然而,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对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充分体现出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借助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一样适用。初中语文学习同样也是如此。只有当学生对语文学科充满兴趣,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界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技术。其中,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最为广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和声像结合的优势,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此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同时,多媒体设备的直观性和交互性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场景当中,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例如,在对《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若采取传统以描述为主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是很难想象和体会到济南冬天之美的,进而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济南冬天的图片和影像资料,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真切地感受济南的冬天。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对课文进行阅读,自然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这样便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贵有疑”。疑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毕竟提出一个新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得多。然而,由于学生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模式之下,他们在学习中已经习惯了听从教师的安排。要让他们在课堂上敢于发声,大胆说出自己的疑问,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2]。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答案的探索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核心,自己的提问只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创新课堂练习形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练习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可以有效检测学生对教师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传统以做题为主的课堂练习方式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且形式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课堂练习的作用无法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要对课堂练习形式进行创新,采取丰富多样的课堂练习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爱玩的天性,采取小组讨论、课堂小游戏、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方式,增强课堂练习环节对学生的吸引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练习活动当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

例如,在对《咏雪》这一文言文进行教学时,在课堂练习环节中,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比喻雪的句子进行回顾,并引导学生探讨谢道韫所比喻雪的绝妙之处,以此来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此基础上,教师则可以一改往常以做题为主的课堂练习方式,采取小组抢答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雪”进行比喻,最后评选出比喻最多、最形象的小组。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增强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理解,同时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不仅是顺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更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要加强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讨语文知识。这样才能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