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如何立德树人
2020-01-09吴自兴
吴自兴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城关初级中学 甘肃定西 748400)
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进一步明确教学任务,发挥立德树人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质人才。在此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个人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效融入,教师历史教学的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样,学生便能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去观察和了解这个社会的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可见,教师一定要让历史教学真正发挥它的价值。
一、分析初中历史课堂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立足于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当中。教师要通过展现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来进一步促进其与历史教学的有效融合。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通过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情况,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强烈的憧憬。不仅如此,通过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实践工作,学生就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我反思,了解个人发展对国家整体全局的影响,积极汲取伟人身上的优良品质,并以他们为榜样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1]
(二)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当前的历史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他们未能真正明白学习好历史知识的最终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将枯燥的历史知识以学生所能接受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透过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掌握我国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此基础上的历史教学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从而有效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探究初中历史课堂里的树人教育实践
(一)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历史教学的主线,激起每一位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爱国主义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所包含的传奇故事能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共鸣。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活动时,要进一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
例如,在学习抗战史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历史事件向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初步了解历史发展的主线。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相关的影片,让学生能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了解那个阶段的每一个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这其中就包括南京大屠杀、西安事变以及百团大战等事件。教师要让学生在感官的刺激下进一步接近和了解历史,以便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没有充分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为此,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人物。我们会发现其中就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改革者。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创新精神是值得每一位学生学习的。[3]
例如,在学习“商鞅变法”这部分内容时,历史教师可以重点对商鞅这一历史人物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深切认识到商鞅本人所具备的胆识与魅力,以及他对推动人类历史进步所作出的贡献,进而鼓励学生发扬创新精神,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实现个人的发展。这样,教师才能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众所周知,历史属于一门人文学科。它对学生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的安排来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效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信仰,不断完善个人的品格。这便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借助历史教学材料,以便能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部分违背主流思想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高度重视这一点,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收到错误的信息,从而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教师要将一切不利因素控制在初期阶段,确保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在此过程中,历史教师要认识到立德树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任务,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真正发挥历史教学的作用,让学生有效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能立志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