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话语标记“我觉得”

2020-01-09苏艳新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语篇观点命题

苏艳新

(吉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一、“我觉得”的界定

(一)“觉得”的语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觉得”的解释有如下两种:(1)产生某种感觉;(2)认为(语气较不肯定)。[1](P713)“觉得”的第一种意思往往用来表达说话人的感觉,与说话人直接相关;“觉得”的第二种意思则用来表达说话人的观点,是说话人的主观判断,可以就自身情况作出判断,也可以是对其他事情发表观点和意见。例如:

(1)逛了一下午商场,我觉得又累又饿。

(2)我考试的时候状态不好,我觉得成绩不会太理想。

(3)逛了一下午商场,妈妈觉得我应该是饿了。

如果把“觉得”的第一种意思记作“觉得1”,把“觉得”的第二种意思记作“觉得2”,我们可以看到:在例(1)中,“累”和“饿”都是“我”确确实实感受到的,是一种感觉,属于“觉得1”;例(2)中的“觉得”虽然也是说话人自己的感觉,却是基于自身“状态不好”这一事实,得出“成绩不会太理想”这一结论,是就自身情况做出的判断,属于兼有“觉得1”和“觉得2”;而例(3)中的“觉得”则是“妈妈”根据“我逛了一下午商场”这一事实推断出“我饿了”,是一种主观判断,也可以理解为“妈妈”对“我逛了一下午商场”这件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属于“觉得2”。

“觉得”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与人称代词相结合,因此,“我觉得”事实上就是基于“觉得”的用法而形成的一个主谓结构,由于二者的结合紧密,便在整个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脱离出来。可以看到,“我觉得”的中心词依然是“觉得”,只是用第一人称“我”做了一个限定,所以其用法自然与“觉得”本身相似,即表达“我”的感觉的“我觉得1”和表达“我”的主观判断与观点意见的“我觉得2”。值得一提的是,“我觉得2”往往是作为一种话语标记而存在的。

(二)对话语标记“我觉得2”的界定

话语标记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名词,也称作语义联系语、话语小品词、语句联系语、语用标记手段等。学术界对话语标记的界定更是多种多样,尚未统一。其中,朔鲁普[2]把话语标记定义为:不影响话语真值条件内容的语法上选择性的连接性表达式。

相比其定义,话语标记的特征反而更统一确定,大同小异。话语标记往往有以下五点基本特征:(1)功能上的连接性;(2)语义上的非真值条件性,话语标记的有无不会影响到语句的真实条件;(3)句法上的非强制性,话语标记的有无不会影响到句法的合法性;(4)句法分布上的独立性,一般不与相邻成分构成语法单位;(5)语音上的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停顿、调值高低来识别。

“我觉得2”(下文皆用“我觉得”表示)被归为话语标记,自然是因为其符合话语标记的五大特征,例如:

(4)请让我说完王教授,我觉得在一个商业社会,其实我们这个民族特别奇怪……

(《22度观察》)

(5)如果不能从严的话,我觉得而后意外还是会不断发生,这是第一。(《海峡两岸》)

在功能上,例(4)中的“我觉得”具有连接下文的作用,而例(5)中的“我觉得”则是承上启下的;在语义上,它们都具有非真值条件性,直接去掉句中的“我觉得”并不影响整个命题的意义;在句法上,它们都具有非强制性,无论有或是没有“我觉得”,句子都是成立的,不存在语病和歧义;在句法分布上,它们都是独立存在的,并没有和前文或者后文紧密结合,构成语法单位;在语音上,“我觉得”之后皆可停顿或者根据语境调整“我觉得”的调值。综上所述,“我觉得”是一种话语标记。

(三)“我觉得”的位置

“我觉得”的用法比较灵活,既可以位于句首,也可以位于句中和句末。例如:

(6)现在的中医我觉得基本上没有用。(《22度观察》)

(7)我觉得这样的比法我觉得无比荒谬。(《22度观察》)

(8)把手机号码和身份证信息挂钩,对控制电信诈骗和垃圾短信什么的会有比较大的意义吧我觉得,但是关键还是看怎么落实。(《新闻广播》)

例(6)中的“我觉得”出现在句中;例(7)中的第一个“我觉得”出现在句首,第二个“我觉得”出现在句中;例(8)中的“我觉得”则出现在句末。

二、“我觉得”的语用功能

“我觉得”作为话语标记,最根本的语用功能就是它本身的含义,表示一种主观判断、观点或者意见。前文提到的例子几乎都具备这一功能。除此之外,“我觉得”也有一些其他的语用功能。

(一)“我觉得”的语篇连贯功能

语篇是一段具有意义、传达一个完整信息、前后衔接、语义连贯、具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言语作品,在形式上,语篇通过不同的连接手段来体现语句之间的关系,话语标记正是连接手段之一[3]。

“我觉得”在语篇中最常见的使用模式是:“命题信息1+(‘我觉得’+命题信息2)”或者是“命题信息1+(命题信息2+‘我觉得’)”。值得注意的是,命题信息2看似与“我觉得”关系密切,事实上仅仅是因为它是“我觉得”的直接观点,并不与“我觉得”发生语义上的联系。由于命题信息2的表意不同,分为以下三种:

1.赞同他人的观点

这种情况常发生在说话人听到他人的观点或者是自己引述了一个观点,并对他人或引述的观点表示赞同的时候,例如:

(9)周希珧:他对家里的事儿,因为是以前没有做过,而且我也没要求他做,后来有的人就说,说都是你惯出来的,我觉得也是。(《鲁豫有约》)

(10)范冰冰:我跟刘德华说,我说我觉得我们干的不是人干的活儿。

陈鲁豫:对,我觉得真的。(《鲁豫有约》)

在例(9)中,命题信息1指的是周希珧引述的别人的话“都是你惯出来的”,命题信息2则是他要表达的“也是”,用“我觉得”连接了对观点的赞同;在例(10)中,陈鲁豫用“我觉得”连接命题信息2“真的”表达对范冰冰的赞同。

2.反对他人的观点

当说话人不同意某一观点时,常常用“我觉得”来表达,即用“我觉得”承上启下,引出自己的其他观点,例如:

(11)镇民都想,海琳压根就没想要他们得到这笔款子,而是以此来报复他们对自己的漠不关心。不过,我觉得,老太太是真心想帮助穷人。(《第一时间》)

在例(11)中,命题信息2“老太太是真心想帮助穷人”是说话人的观点,与其他人的观点不同,因此用“我觉得”来连接。

3.提出一种有依据的观点

说话人有时会提供一个依据来支持自己观点,这个依据就是命题信息1,说话人的观点则是命题信息2,用“我觉得”连接,例如:

(12)人们常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打开晚报》)

在例(12)中,“我觉得”之前是命题信息1,之后是命题信息2。在这里,命题信息1为命题信息2提供了依据,使说话人的观点有据可依。

(二)“我觉得”的元语用功能

维索尔伦认为,元语用意识影响人们对话语的选择,人们在对话语进行选择之前,根据交际目的的需要,会对语块进行相应调整和协商,以便所选择的语言形式能更好地实现交际意图[4]。维索尔伦还认为,话语标记是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的外在体现,是人们在选择话语时在语用层面留下来的“语言痕迹”[4]。“我觉得”的元语用功能如下:

1.表委婉或者犹豫、柔和的语气

直接说出一个观点会让人觉得很为难,可能是因为会有损对方的面子,或者仅仅是因为语气过于强硬,这时使用“我觉得”就可以有效缓解,例如:

(13)陈鲁豫:做生意的人很多,不缺你了我觉得。(《鲁豫有约》)

(14)范冰冰:……然后我觉得我妈的性格,基本上是属于改不掉的……(《鲁豫有约》)

在例(13)中,如果不加“我觉得”,会显得语气生硬,导致会话不能友好地进行;在例(14)中,直接负面评价母亲有损面子,因此,用“我觉得”来辅助表达。

2.表示一种猜测性的推断

说话人会在不确定某一观点或者是对某一情况进行猜测时使用“我觉得”,用来强调这只是个人观点,例如:

(15)郭长利:对对,我觉得可能有希望。一线希望吧。(《鲁豫有约》)

(16)陈鲁豫:你的性格我觉得可能还是有一些内向的。(《中文台》)

在例(15)中,郭长利对这一事情是否有希望不能确定,猜测会有希望,因此,使用了“我觉得”来强调这是自己的观点;在例(16)中,陈鲁豫并不十分确信自己的观点,因此,使用“我觉得”来降低话语的确信度。

三、结语

话语标记是当前语言学研究的热门话题,“我觉得”是日常交流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短语,本文从“我觉得”的使用情况入手,将其界定为话语标记。在确定其核心意义是“表达主观判断及观点”的基础上,从语用学角度出发,进一步分析了“我觉得”作为话语标记语所具有的语篇连贯功能和元语用功能。此外,在对语料的收集和整理中,发现“我觉得”存在一些加入副词和语气词的变体,这些变体较“我觉得”本身有细微的变化,它们是否有其他的语用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语篇观点命题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观点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