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初中体育趣味化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0-01-09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韦 艳

(都安县高岭中学 广西河池 530705)

初中体育趣味化课堂的构建,是激发学生潜在运动热情的最直接方式之一。它建立在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上,充分展现着体育学科自由开放、趣味敏捷和运动实践的特点。在构建趣味化课堂的要求下,初中体育教师应当重视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把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竞技精神作为目的,巧妙将趣味元素融合在教学策略中,进一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室内课程

体育教学是由室内和室外课程组成的。在遇到不可预估的天气问题时,教室便成为了体育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场所。与室外体育课相比,传统的室内教学方式显得无趣单一。许多学生常常提不起精神,无法感受到体育学科的趣味性。因此,体育教师不妨尝试运用教室现有的多媒体技术,结合体育赛事的视频和名人事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达到丰富室内课程形式的目的。

在开展室内课程之前,笔者对班级内学生的体育项目喜好做了一个简单调查,发现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多数男生喜欢篮球、足球和乒乓球等运动系数较大的项目,而女生更偏向于排球和羽毛球之类的轻松项目。[1]为此,笔者依据调查的数据,在网络上搜集了NBA比赛的视频,让学生在室内观看这些比赛视频,分享自己对篮球这项运动了解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再趁势向学生介绍一些NBA名人球星,如保罗·韦斯特法尔、姚明、林书豪等人的运动事迹。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了解名人事迹,学习到了有关篮球的运动技巧,体会到了名人的运动精神。笔者还会借助奥运会的视频,让学生观看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的精彩瞬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的视频,介绍林丹为国争光的事迹,燃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对奥运会比赛的关注和兴趣。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运动精神,也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示体育赛事的视频,趁机讲述名人故事,能让初中体育的室内课程教学形式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从而使学生收获一定的理论知识,体验到不一样的体育课堂。

二、巧设兴趣小组,分组指导教学

趣味化体育课堂构建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自由开放的乐趣。在生本教育的要求下,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意愿,尊重学生的不同运动喜好,避免让强迫式教学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体育兴趣小组的形式,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中,促使他们都能收获到寓学于乐的成果,进一步感知到体育课堂的乐趣。

在设置兴趣小组之前,笔者了解到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材有:篮球、足球、羽毛球和跳绳。因此,笔者会分别开设篮球组、足球组、羽毛球组和跳绳组,利用一个简单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四个体育兴趣小组的参与意向,在尽量满足他们自主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来适当调配。例如,有的女生力气较小,但却报名了篮球组。笔者便会和这名女生沟通和商量,询问她调换小组的意见,再结合她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在完成分组之后,学生需要参与到竞选小组长的趣味游戏中。每个小组的成员围成一个圆圈,他们面前摆放着一个篮球。经过一轮轮比拼,最后夺得篮球的人将会成为所在小组的组长。此时,学生经过了兴趣分组和趣味游戏,已然形成了强烈的运动欲望。笔者再把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让每个小组长带领着小组成员展开相应的运动活动,适当地开展针对性点评和指导,表扬和鼓励表现较好的小组,增强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参与热情。

教师利用体育兴趣小组来开展分组活动,再对不同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点评,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个性需求,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营造出了积极向上的趣味课堂氛围。

三、设置体育竞赛,激活竞争意识

适当开展体育竞赛是让体育课堂始终保持竞争新鲜感的最好方式。学生在初中阶段不仅有着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也对体育竞赛有着浓厚的兴趣。初中体育教师在构建初中体育趣味化课堂时,可以巧妙设置体育竞赛活动,让学生保持着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刻做好参赛准备,亲身投入到趣味体育竞赛活动中。

笔者会询问和征求学生对体育竞赛项目形式的看法和建议,轮流举行学生感兴趣的竞赛活动。例如,有的学生认为,篮球竞赛可以利用传球接力跑的形式举行。为确保竞赛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笔者会要求篮球兴趣小组的成员合作完成对篮球竞赛时间、形式、评分标准、奖励机制等竞赛内容的设计,并对其他小组成员的参赛意愿进行统计、整理和分组,再组织不同组别的参赛学生进行练习和准备。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参赛的学生已然对竞赛活动跃跃欲试了。笔者再要求不参加比赛的学生辅助篮球小组的成员做好比赛的后勤保障工作,组成啦啦队来为参赛成员加油鼓劲,保证整个竞赛流程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进而突出其所具有的趣味性。当学生参与到体育竞赛中时,不论是比赛的成员,还是前期和后期的工作人员,或是啦啦队的成员,他们都体会到合作奋斗的运动精神和团结一致的竞赛态度。这相较于日常的体育训练活动而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体育竞赛是拉近生生互动的桥梁。它对趣味体育课堂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初中体育教师应当为学生的竞赛欲望提供更多的条件,激活他们潜在的竞赛意识,使他们从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趣味性,提高参与竞赛的热情。

四、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构建趣味化体育课堂,给予初中生更为丰富的体育活动体验,是初中体育教师应当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教师只有从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理解他们在身体素质和个性需求上的差异,以激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运动兴趣为目的,积极为学生搭建起自由、有趣、开放的趣味化体育课堂,才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进一步实现体育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