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罗多德《历史》中的神及神谕
2020-01-09何静妮
何静妮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一、希罗多德及其《历史》
(一)希罗多德生平
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学家,大约在公元前484年出生于小亚细亚西南海滨的希腊城邦哈利卡索纳斯。成年后的希罗多德随叔父等人积极参与推翻哈利卡索纳斯城邦篡位者的斗争,后斗争遭到镇压,希罗多德被放逐。
希罗多德被放逐以后,开始游历地中海沿岸的部分区域,走过了埃及、腓尼基、叙利亚、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希腊半岛(尤其是雅典)和西西里等地[1]。他一路上走走看看,不停地记录,为后来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素材。公元前445年左右,希罗多德来到了当时正值繁荣的城邦雅典。希罗多德崇尚民主政治,也十分欣赏伯利克里,非常钦佩在希腊波斯战争中以斯巴达和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打败波斯帝国、捍卫城邦、保卫民主制度的行为。在友人的鼓励支持下,他开始着手准备编写一部记录希腊波斯战争的历史之作,以传诸后世。可惜的是,《历史》可能并没有最终完稿,希罗多德便于公元前425年离开了人世。据传,其墓碑上的铭文很好地概括了他的一生:“这座坟墓里埋葬着吕克瑟司的儿子希罗多德的骸骨,他是用伊奥尼亚方言写作的历史学家中之最优秀者,他是在多里亚人的国度里长大的,可是为了躲避无法忍受的流言蜚语,他使图里奥伊变成了自己的故乡。”[2]希罗多德被古罗马著名政治家西塞罗尊奉为“历史之父”,迄今为止,在西方史学史和文学史上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二)《希腊波斯战争史》:求真探索的写作精神
《希腊波斯战争史》简称《历史》,发表于公元前430年,最初并无分卷,是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将它定名为《历史》并将它分为九卷。全书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开篇,描述希波战争中的各重大事件,以雅典军队攻陷赛司托斯(公元前478)结束。
HISTORIA作为这一著作的名字,最初有着“探寻,求证”之意,多用于法庭审判之时,在古希腊语中多指通过调查考察而得到的成果[1]。也正是这种追求史料真实性的探索的精神,使得《历史》成为西方第一本历史著作。从叙史方式上看,它的历史叙述体形式虽然还处于草创时期,但这已经是古代世界前所未有的历史编纂体裁,即以某一历史事件为中心,记叙它的前因后果,讲求前后连贯,叙事生动,类似于中国古代的纪事本末体[3](P51-63)。从文学角度来看,它的文学成就尤其是在游记中也算得上是杰出的。从史料上来看,材料资料的搜集考证及其广泛性都为史学发展奠定了良好开端。希罗多德充分利用了当时可以得到的各种文献材料,如雄辩家们的演说词、镌刻的铭文等,还有一些现在已失传的描写希波战争内容的前人著作,除此之外,希罗多德基于自己的游历经历,获取了许多第一手资料。他亲身采访,使得自己能够与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贫民百姓的当地人获得对话交流的机会,自然也得以了解社会各个阶层生活的真实面貌,知晓了许多不为外邦人所知的情况。而且,当时由于文献材料缺乏,这种口述史的方式是希罗多德写作时主要的史料来源。希罗多德还实地调查,走访了许多神庙,见到了很多书中描述的奉献牺牲品,看到了许多工程建筑、碑文铭文等,这都增强了他写作的真实性。这些做法使得《历史》能够成为一本忠实记录历史的历史书,而离荒诞怪异、三人成虎的神话传说等愈来愈远。
就像希罗多德在《历史》开篇中所诉说的那样:“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之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它们的光彩,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4](P1)诚然,希罗多德的确如自己所说的那样做到了。
二、《历史》中神的特点
希罗多德在这本传世之作中描述了大量神和神谕。古希腊有一套自己的神的谱系,也有着古希腊神祇的神秘特点,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神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神的神秘性特点。神是超乎自然的存在,最早也是从人类发现的一些不可解释的自然现象出发,经历过早期对大自然力量的崇拜而创造出来的。既然它们本身就是用来解释不可知的事物,而且大部分时间存在于精神世界里,那么它们自然也是神秘不可预测的,《历史》中也多次提到这一点。比如:神的行为的神秘性,在克洛伊索斯被居鲁士俘虏之后,居鲁士将他架在点燃的木头堆上要烧死他,虽然克洛伊索斯的睿智言语使得居鲁士在紧要关头想要饶恕他,但已经燃起的烈火是不会听从人世间的君王之言的,但阿波罗却做到了,他使天降大雨,浇灭火堆,拯救了克洛伊索斯。神出现得很神秘也很偶然,我们无从得知他的存在,也不清楚他施展的是何手段。此外,神的言语也具有神秘性,这一点可以从神每次赐予的神谕中得知。神谕总是需要解释的,因为神一般给出的神谕的意思都不是那么显而易见,需要高明的解释才能领会。例如:克洛伊索斯因为不理解神所说的神谕——当他进攻波斯时将会毁灭一个大帝国,这个帝国指的是他自己的帝国而不是居鲁士的,从而断送了自己的吕底亚王国。这样意思不清的神谕多次由神赐给世人,充满了神秘性[4](P25-55)。
第二,神的同人同性特点。相较于中国古代的神仙,古希腊的神具有更强的同人同性特点。不同于中国大部分神仙的绝情绝物、超脱于凡尘,希罗多德笔下的古希腊神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善恶标准,甚至也会贪婪、嫉妒等。他们的外形与人类一般无二,但有着最完美的人的身体特征,如更加强壮的肌肉、黄金比例的身材等。神与人一样会有不满和嫉妒的情绪,他们会因为自己的神庙被烧毁而降罪于烧毁神庙的人。也会嫉妒比他们强大的存在,“神除了他自己之外,是不允许任何人妄自尊大的”[4](P507)。尤其是在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神的代言人佩提亚则,更是彻头彻尾的人性表现者,他会接受雅典人的贿赂,欺骗斯巴达人,从而帮助雅典人推翻国内的僭主。这些都表现出不管是神还是神的代言人都无法超脱于人类的情感,拥有无异于俗世之人的人性。
三、希罗多德对待神和神谕的态度及其宗教观
作为古希腊时期的学者,希罗多德的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当时希腊的神崇拜以及对于神和神谕崇敬的宗教观念在希罗多德身上也得到了体现,从《历史》中我们可以了解他的宗教观。
(一)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观察宗教
从范围上来看,希罗多德并不局限于研究雅典甚至希腊的神,相反,可能是由于他的游历经历,他对宗教的研究可以说是基于一种全世界的眼光。他不认为所有的神都是由希腊人自己所创造的,他认为神的名字、外形甚至是奉献的仪式都吸取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宗教文化内容,尤其是东方文明的成果。
在第二卷介绍埃及的风俗中,他就明确指出了“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神的名字都是从埃及传入希腊的”[4](P155),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希罗多德对待东西方宗教的客观性。他并不贬斥东方的宗教,在《历史》中他虽然是以希腊的宗教为主要叙述内容,但对东方宗教也表示了尊敬和理解。
(二)承认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从《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以神和神谕为代表的宗教在希罗多德的叙述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它们甚至成为推动实践发展的重要条件。
关于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包括浇灭焚烧克洛伊索斯那场火的大雨,被认为是神的干预。关于疾病的治疗,也都是通过神来起效的。例如:眼盲了十一年的埃及国王培罗斯得到神谕的指示,要用忠贞的妇女的尿来洗眼睛才能重见光明,而事情也这么发展了,他按照神谕的指示确实恢复了光明。更为重要的是,各种事件的发展都是通过神谕来起作用的,如果没有对戴尔波伊神谕的误读,克洛伊索斯也许就不会进攻波斯从而毁灭自己的帝国;如果没有佩提亚接受贿赂对斯巴达人所说的解放雅典的神谕,那么雅典也许会一直处在僭主的统治之下而无法繁荣;如果没有关于木墙的神谕,也许希腊人就不会在撒拉米司进行备战,那么波斯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攻下一座座城市[4](P180-182)。
可以说,对于宗教在社会事务中的重要性,希罗多德并不怀疑,在他作品中也多次提到了这一点。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希罗多德是秉持着写“真实”的历史事件来创作《历史》的,他的思想观念依旧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三)站在人的立场上来对待宗教
虽然希罗多德身处雅典这一宗教繁盛的时期,也拥有一定的宗教观念,但由于他个人因素,也许是因为出生在哲学思想已经萌生的亚细亚半岛的哈利卡索纳斯城,泰勒斯的世界物质观对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希罗多德的宗教充满了人本主义情怀。
一方面,他在书中表示了对宗教和神话的不信任。虽然他不可避免地对某一些神话做了历史的处理,但还是存在对神话的批判。对于其他人一些神话性质的原因解释,他明确指出“这些人的理由是以虚无缥缈的神话为依据的,因此完全没有反驳的必要”[4](P139)。他甚至在有的时候并不愿意谈到宗教,力图不以宗教来解释说明一些现象,在讲到埃及人为何认为,不管是家畜还是其他什么的所有受累都是神圣的时候,他说“如果我要解释一下为什么他们要作为圣兽奉献给神的话,那么那我就势必要讲到宗教上的事情,而这确是我特别不愿意谈到的”。书中多次表明了作者不愿意仅从宗教出发来解释一切事物。他不再把神话史诗里面的人物事件看作人类的历史,可见,他已经在区分神话和历史,神话并不具有历史的真实性特点[5]。
另一方面,他表现了浓厚的人本主义观念,在叙述中以人作为中心。可以说,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滥觞,希罗多德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在《历史》中多有体现,即积极从人的角度出发来探求事物发展的过程和原因。在希波战争中,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克洛伊索斯的失败并不完全是由于神谕,除了他自己对神谕的误读外,更多的是由于战略上的失误,文中有大量这样的例子。虽然在前面几卷时,希罗多德也多次提到神谕,但是在叙述希腊波斯战争的主线时,神谕已经被放到次要的位置,重要的是人的表现和作为。
由此可见,希罗多德的宗教观念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基础上的,他的叙述以人为中心,虽然有时无法把人和神完全区分开来,但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已经是一种进步了。
四、结语
希罗多德的著作《历史》以其开创性和独特性历来在史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我们不能完全否认他作品中存在一些迷信思想,其中,对神和神谕的过多描述以及它们的重要性都得到了体现。但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可以了解作者自身的宗教思想,虽然他没有完全摆脱对宗教的迷信,但已经对神话进行了怀疑和批判,而且对人的重要性认知也上升了一个高度。尤其是希罗多德借助于神和神谕表达了自己对公平和正义的向往,也就是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思想使得这本历史作品与众不同并且流传至今,依旧是史学史上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