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基层党支部党建引领下的“三全育人”现状与实践

2020-01-09刘永新窦爱玲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思政

刘永新,窦爱玲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0)

党的十九大提出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是高校实践和体现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障。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教师基层党支部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学校基层的战斗堡垒。如何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围绕育人抓党建,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是高职院校教师基层党支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党建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党支部政治功能弱化,党员政治素养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基层党支部在履行党建主体责任上重视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弱化、虚化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通常讲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等教学业务工作放在首位,认为党建工作是虚功,从而使党建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支部的组织生活制度不规范且形式单一,教师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轻实质,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支部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到位,导致党员教师政治站位不高,政治素养欠缺,党支部不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党建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不够

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对新时代做好党建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够深刻,对党建在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中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在日常的党建工作中,往往不能从基层党支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入手找准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融合的切入点,将党建工作简单的定义为开开会、讲讲话、学学高大上的政治理论,组织生活过于单一,存在着就党建抓党建,党建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影响了党建育人作用的发挥。

(三)党员教师育人意识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到位

教师是高职院校育人的主体,部分党员教师立德树人的意识不强,对教书育人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认为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讲授专业知识,而育人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的职责,不能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由于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任务重,部分党员教师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组织观念淡薄,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的不系统、不深入,从而导致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不高,育人能力不足。在推进“课程思政”等教学改革时不能很好的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直接影响了课堂主渠道育人作用的发挥。

(四)党建育人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高职院校基层党支部专门针对育人的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这些活动主要局限于党员联系班级、党员进宿舍、召开全员育人研讨会等方式,这些活动绝大多数形式单一、主题不深入,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不能充分调动党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使党建育人的效果受到了影响。

二、高职院校党建引领下的“三全育人”实践

(一)发挥支部的政治引领作用,着力提升全员育人能力

其一,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师良好的师德是全员育人的基础,教师的德育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无疑是教师师德建设的标准。基层党支部应充分发挥政治引领的主体作用,加强对教师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通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组织师德建设月等活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等,引导教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充分利用网络宣传,通过定期推动“微党课”,加强对教师的意识形态引导管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教师把讲政治贯穿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全过程,在课堂教学、学术交流、论坛讲座等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道路。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教师叩问教书育人的初心,深入理解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要求,促使老师们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筑牢理想信念, 强化铸魂意识,锤炼政治品格,不断提升师德水平,自觉将立德树人目标落实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去。

其二,规范组织生活制度,营造良好教书育人环境。基层党支部要坚持把党建工作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办学内涵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支部树立围绕教育教学抓党建的工作思路,以党员的教育管理带动优良教风、学风的形成,将党员的作用发挥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统一。通过规范“三会一课”的组织生活制度,组织 “党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系列讲座、全国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教师团队讲课程思政党课等活动,深化了课程改革和教学方式改革,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通过开展党员联系班级、党员联系特殊学生,增强了党员教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引导教师将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开展专职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为主题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营造全员协同育人的良好环境。

(二)压实支部主体责任,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

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校期间除了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性和职业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工作,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原则,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深入挖掘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并有机的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引导,将育人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一是,提升思政工作能力,挖掘课程思政要素。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落实“课程思政”,需要教师本身具备育德意识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只有教师懂其道、讲其道,学生才能信其道。因此,本着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支部可在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引领的同时,提升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能力。通过党日活动的形式,学习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与教师分享如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分享,让教师逐步掌握如何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通过微党课的形式,分享教师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好的经验,比如如何因事而化,结合专业课程教学深入挖掘新冠疫情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生命教育、规则教育等,提升教师结合时政挖掘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能力。通过组织专业集体备课,教师结合专业课程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研究如何凝练和挖掘思政目标并有机的融入课程的教学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品性塑造,职业素养培养与知识技能的传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是,担负主体责任,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教师基层党支部的政治责任。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学全过程的切入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高职院校教师基层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担负起主体责任,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一步推进专业思政,构建专业全课程育人的体系,确保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支部发挥党员专业带头人的作用,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等思政目标分解到不同的专业课程中,并将思政目标作为教学要素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实现专业课程门门有思政,专业教师人人讲育人,进而推进专业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构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提升立德树人的实效。

(三)党建带团建,搭建全过程育人平台

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团员,共青团在高职院校中发挥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构建校园文化,进行实践育人的功能。坚持以党建带动群团组织建设,加强党对共青团建设的引领,从新生入学开始到毕业离校的全过程搭建育人平台,进而实现全过程育人。

首先,搭建校园文化育人平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校园文化对学生学习生活的行为方式和行事准则有着重要的影响。支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不断优化育人环境的同时,精心打造具有系部特色的校园传统文化品牌。围绕“忆传统、品文化、秀风采”主题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大学一年级邀请专家、教授举办学术讲座、报告会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依托中秋节、端午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感受传统经典魅力。大学二年级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文化馆等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景点等,提高大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实习毕业期,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教育学生信守承诺。通过感恩教育引导毕业班学生饮水思源,心怀感激之情,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激励他们发奋图强,以实际行动来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情。通过“全过程”“全员”参与,不断积淀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提高校园文化的传承力、创新力和影响力,用优秀校园文化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其次,搭建网络思政平台,加强学生的思想引领。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逐渐成为主流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也为加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了新的渠道和手段。为此,支部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切入,利用系部QQ 公众号、微信公众号、超级校园平台、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和学生宿舍、系部宣传栏、海报等文化载体,将系部的工作特色、大学生思政工作、系部动态与网络热点、学生关心的话题相结合,发布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传播正能量,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其三,搭建技能竞赛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职业技能竞赛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推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党支部积极调动学生参加各类学科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的积极性,并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在技能大赛的备赛和参赛过程中,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加强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这一核心职业素养的培养,大大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教师和学生深度合作,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其四是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奉献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是志愿服务的主体,是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的主力军。支部通过开展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整合校内外资源,健全志愿者的培训机制,保证志愿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打造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团队,服务内容涵盖敬老助残、环保、助学、献血、应急等多个领域,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活动形式,扩大志愿服务的活动范围,志愿服务活动多元化。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感恩与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