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2020-01-09王德社
王德社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心小学 甘肃陇南 746000)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善于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与主动性。因此,教师要积极创建有针对性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促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同时,教师还要能够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如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意义
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他们之间存在着认知的差异性,在理解数学能力方面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读完题目之后可以很快理解其中的意思,同时将正确答案计算出来;而有的学生在读完题目之后脑海中还是一片空白,很难计算出正确答案,以至于学习数学的时候很难得到有效提升。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要能够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提升理解数学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题目结合到一起,进而利用自身形成的良好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二、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策略
(一)创建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维
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具体思维阶段,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可以利用教学情境方式,将生活元素融入进教学中,使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紧跟教师思路展开学习。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为学生创建生活化情境。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引导学生在不破坏这个纸箱完整的情况下计算纸箱的面积。这个时候学生计算起来可能难度比较大,教师可以借助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见的这种纸箱来引出这节所学知识,也就是表面积计算。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难题,使学生在学习中紧跟教师的步伐形成相应的思维。[1]
(二)借助辅助工具,形成立体思维过程
一般情况下,数学思维展现出了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这些知识的时候难度较高。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辅助教学工具,这样可以将抽象数学转化为立体化,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优化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案例,利用辅助工具,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这节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再准备适量的水。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大小。当学生在比较完成后,教师不要立马将答案公布出来,可以将水分别倒入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之中,这个时候学生会发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是一样的。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思考,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长方体与正方体是和长度与高度存在一定联系的。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教师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具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三)创新教学方法,展现出良好的思维培养效果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注重教学方式和方法,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积极创新与优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新颖的教学方式,以此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倍数和因素》这节数学知识的时候,完全可以重点阐述教学内容,以倍数和因数的基本概念作为出发点,以此引导学生对其分析和理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以此使学生在学习这节知识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一个倍数的形象和一个因数的形象直观地呈现到学生面前。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个计算式,如“12÷6=2”,然后让两个形象进行作战。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清晰地观看到12是倍数,而6和2是因数。接下来,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对学生重点解说倍数与因数两者的概念。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帮助下,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以此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2]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新时代教育环境下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学出发点,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空间,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的氛围,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课堂学习中。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数学教师,我们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与更新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与分析,同时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