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提分策略探究
2020-01-09王德翔
王德翔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福和高级中学 广东河源 517200)
新课改增强了高考语文的人文性和综合性,重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察。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将核心素养与现代文阅读教学结合,使学生在文学熏陶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认知水平,纠正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文化传承和理解、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语文思维能力、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一、核心素养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存在的问题
在核心素养下,学生在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影响了学生考试分数的提高:首先,学生缺乏从整体上把握现代文阅读的能力。许多学生在答题中分不清主次,以次要信息作为答题的重要依据,导致学生失分严重。而且学生在拿到试卷后先看题干,没有仔细阅读文本、理清阅读思路,没有了解到文本重点,缺乏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的能力。其次,学生没有把握好文本的结构层次。在阅读中,学生无法准确找到文本的中心,不会分析文本的结构和层次,缺乏全文阅读的耐心和分析结构层次的技巧,喜欢对照题目阅读文本,出现了答案片面的问题。最后,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较差,无法整合文本中的关键词,出现了表达不准确、答题不规范的问题,影响了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1]
二、核心素养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提问策略
(一)开放教学内容,激发表达兴趣
在核心素养下,教师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方式开展现代文阅读教学,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开放教学课堂,让学生在教学中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对课文的见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思路。例如,在《中国建筑的特征》的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筛选课文中的重要信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独特的布局和写作特点,让学生针对课文中的内容和观点开展讨论。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些中外著名建筑的图片,让学生对比观察说说中国建筑的特点,使学生主动投入课文阅读中,再鼓励学生边阅读边理清课文层次,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用自己的话概括中课文的关键词和中国建筑的特点,加强学生对课文结构的理解。接着,教师让学生讨论如何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文法”,怎样理解各民族建筑间的可译性,如果作者活到今天,他会有怎样的感受和行动,以此来发散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又如,在2018年全国卷《赵一曼女士》的阅读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文本背景,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和拓展材料分析赵一曼女士身上的品质,讨论作者叙述式写作方法的好处,有效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指导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质量
在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答题过程中,学生要摒弃落后愚笨的方法,运用一定的技巧回答问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核心素养下,教师要启发学生阅读思维,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教授学生方法,在实践中掌握阅读重点,挖掘出潜在的阅读内涵,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答案的准确性。例如,在2019年全国卷一现代文阅读《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理解课文,引发学生与作者间的对话。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让学生试着概括作者的思想,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其次,教师让学生深入探索课文,说出作者采用的论证方法,如何理解课文中有关民族灵魂的内容,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带领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观念和情感,运用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使学生轻松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三)品读文本语言,鉴赏语文运用
语文是学生的母语,语文中的每个汉字都有着深层的含义和丰富的文化气息。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品读课文语言,鉴赏课文语言的运用特点,使学生领悟含义的魅力,深刻理解汉语中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和鉴赏能力,增加学生的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分数。例如,在《咬文嚼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推敲”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推”和“敲”的不同,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的“咬文嚼字”是贬义词吗,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观念。接着,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与观点呼应的句子,把握课文的行文思路,使学生理解语言能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体会生活中“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在体会课文语言的过程中锻炼学生鉴赏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2]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将现代文阅读与核心素养融合,激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语言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高考成绩。在教学中,教师要开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授学生阅读技巧,品味课文语言,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考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