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境与活动体验打造高效的课堂
2020-01-09苏惠娴
苏惠娴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西宁小学 广东广州 510900)
道德与法治学科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在自身活动中获得经验,在课堂中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进行体验与反思。基于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生为本的教育,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有所感悟,达到以情触动学生的心灵。那么,创设怎样的情境,才能使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更加有效呢?我在《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这一课中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入手,引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关注周围的劳动者,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劳动者与自己的关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高效,具体我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一、情境导入,铺垫高效课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利用引人入胜的情境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我在《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这一课中创设如下情境:明明是一位小学生,他和我们一样每一天都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瞧,新的一天开始了,在这一天中,有哪些人为小明服务呢?然后,我让学生回忆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感受到了哪些人在为你服务?我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明一天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回顾生活的体验,感知日常生活中为大家服务的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从而打开生活的通道,为让学生调查走访身边的一位劳动者奠定情感与认知的基础。
二、情境调查,促进课堂高效
新课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和他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因此,本课在设计时,我根据教学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我在课前布置了“调查走访身边的一位劳动者”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将教材资源与社会资源紧密结合,使学生积累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拉近学生与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距离, 我采集了许多相关的信息资料,通过图片、音乐、视频,让学生直接感知本课学习内容,激发其学习兴趣。为提高教学效果,我在课前设计了表格式的导学案指导学生开展了“调查走访身边的一位劳动者”的实践活动。
活动中,学生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工作已经有了一定了解,有耳闻、有目睹、有感受。他们先是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劳动者的认识,然后在全班范围内,小组代表讲述医生、建筑工人、财务人员、交警、公交司机、环卫工人等职业劳动者的故事。最后,学生交流感悟,从而加深对各行各业劳动者艰辛工作的肯定。这样的设计目标鲜明,层次清晰,直指劳动者工作的核心价值,既关注了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又注重了其能力素养的提升。
三、活动体验,深化课堂高效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环境、生活在人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学会做人,主要在生活体验中实现。因此,我们要善于把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引入生活之中,让学生在更真实、更广阔的环境中去体验与感悟。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环卫工人的一天》。
(一)辨析导行,活动延伸
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学生都感受到,环卫工人不管是晴天还是下雨,他们每天都要坚持工作。并且,学生觉得清洁工人的工作很累,我们休息的时候,他们就是最忙的时间。
环卫工人工作这么辛苦,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学生纷纷回答:我们应该不乱扔垃圾;我们不要做不文明的事情;我们见到垃圾就要捡起来;我们要做到不随地吐痰;如果有人不小心乱扔垃圾,我们要提醒他要爱护环境卫生。
我通过创设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的“环卫工人的一天”的情景,让学生用耳朵去倾听,让学生的用眼睛去观察,让学生用大脑去思考,让学生用情感去热爱,从而让他们感知日常生活中为大家服务的环卫工人一天的工作,突出“他们在工作中的艰辛付出”。
为了引导学生的行为,我也创设了日常生活中的另外一个场景:一个孩子在买东西时,把东西乱扔乱放。通过这个反面案例,学生们都感悟到那个孩子这种不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行为是不对的。我希望站在学生的立场去预设和生成,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用心地观察,从而有所感悟的同时有所收获!在师生同构课堂生活的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在一个个活动参与中,认知逐渐清晰,情感逐步深化,大家在分享生活经验与交流情感体验中澄清了问题和疑惑。
(二)互动模拟,体验辛劳
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教师智慧的引领下,浸润于活动之中,感受课堂的魅力与思考的乐趣,这是我在教学中希望达到的教学境界。对此,我紧扣本课教学目标,抓住各行各业的职业特点,突出各行各业人们在工作中的艰辛付出,设计活动流程。我希望站在学生立场去预设和生成,用学生的兴趣去探寻,用学生的情感去热爱 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这一环节,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场景,以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尝试参与消防员训练,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并从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还要尊重普通劳动者的人格。我将富有生活质感的内容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情境对话中感悟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将知识升华为生命感悟与生存智慧,并借助其指导人生。
(三)写感恩卡,升华情感
通过之前的模拟体验,学生对劳动者的艰辛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写感恩卡的体验方式,让情感再次升华。学生从写感恩卡的活动中去寻找劳动的平凡与伟大,感受劳动价值,进一步懂得感恩、尊重和珍惜,最后呼应课题,结束学习,使课堂的整体性更强。在我们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为我们服务,他们用辛勤和汗水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他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尊重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的劳动,才有我们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我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写出心中最想说的话,完成一张感恩卡。
在《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实现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杜威说:“教育即生长。” 因而,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他们都是在不断生长和发展的。我希望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以情境与活动体验打造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