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2020-01-09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严 建

(盱眙县第一中学 江苏淮安 211700)

根据我国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单一地向学生灌输数学理论知识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针,通过创新教学手段,以富有趣味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打造数学高效课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教学情境、开展实践活动、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等手段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一、模拟生活情境,锻炼学生能力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1],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要充分把握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紧紧围绕学生展开教学活动,通过构建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理论,从而降低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

例如,在开展“垂直”这一课的相关教学时,笔者运用情境教学法设计课前导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了一条河流与一块麦田,提问:“同学们,现在假设你是这块麦田的主人,需要将这条河里的水引入麦田进行灌溉。麦田的进水口在这个位置。那么,请同学们思考,怎样修建渠道最短、最节省力气呢?大家思考一下,举手回答。”这样,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生理解了“两点之间,垂线最短”的有关知识,还可以锻炼在直线外一点向直线作垂线的数学能力。学生在生活经验的指导下,能充分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可见,在实际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运用传统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解读,还要以有趣的课堂活动为辅助,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适当在课上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分组探讨实际生活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以达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标。相比于传统教学手段,课堂趣味性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在开展“平面图形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时,笔者设计了以下活动。在课堂上,笔者对学生说:“同学们,这几天,学校领导为了美化我们的校园环境,决定为大家修建一块花圃。大家想不想设计一下这块花圃?”学生都积极参与“修建花圃”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通过展示花圃的平面图,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这是一块正方形花圃,边长已经为大家标注好了。请大家计算这块花圃的面积。学校要求花圃的面积要占花坛的二分之一,且为中心对称图形。那么,请大家和小组成员展开讨论,看哪组设计的样式最多、最好看。”通过开展“设计校园花圃”的实践活动,笔者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内的探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在探讨结束后,学生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符合条件的花圃样式。由此可见,开展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感受设计花圃的乐趣的同时,学到有关图形的理论知识,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三、结合信息技术,巩固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对初步接触这些理论的学生来说会比较难学。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沿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述,学生在讲台下学习”的模式[2],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手段固然有自身的优势,但已不适合时代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对此,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视听教学,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所学内容,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比如,在开展“二元一次方程式”相关教学时,笔者在课前认真研究了教学材料,结合班内大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在课上,笔者用PPT为学生展示了校内羽毛球比赛的赛制,然后提问:“各位同学,学校最近举办了羽毛球比赛,咱们班的球队有没有参加?”学生回答:“有。”笔者引导学生分析这次比赛的基本规则:“比赛规定,胜一场可以获得两分,但输一场就只能获得一分。如果咱们班的选手要在这全部22场比赛后拿到40分的高分,需要大家赢得几场比赛?”这样的问题基于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案例,结合多媒体技术,能引导学生更直观地运用二元一次方程进行计算,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数学的教学理念也要不断进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敢于创新,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下,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解读和训练,运用情境教学、课堂活动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通过构建平等、互助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爱学数学、想学数学、能学数学,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