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因材施教策略研究

2020-01-09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何 云

(甘肃省临潭县三岔乡中心小学 甘肃临潭 747503)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策略重要性

(一)新时期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性要求教师开展因材施教教学

小学生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前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再加上学生的素质也有所不同,这就导致学生之间存在多层次的差异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依然延用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很难兼顾全体学生,就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对于学生之间所存在的这种差异性,教师必须要实施因材施教这种新型教学方式,促进班级学生共同进步。

(二)因材施教教学能够促进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落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能够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指导,充分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核心地位,强化学生的人格修养和智力水平,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小学语文因材施教策略

(一)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越来越重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要充分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中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例如,在进行讲解《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文章中自己所喜欢的段落。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与知识储备各不相同,所以当学生进行赏析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并为学生的勇敢表现送上自己的掌声,对于学生的解析内容也要帮助学生提升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帮助,可以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最大化地提升学习效率。

(二)积极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改强调因材施教,“材”是教学的起点,更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自主探究语文知识。因此,学生之间需要合作交流和实验以及实践等过程,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应该具备自主探索精神。这也正好符合新课改中所提出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正是这样,教师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多采用合作探究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诗词《题西林壁》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并创新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以3~4人为一个小组,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风景。在学生充分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小组合作创作一幅题西林壁意境图,当创作完成之后,教师再要求每个小组将本组所创作的画作利用诗句讲述出来。[2]

(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科爱好和偏向,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以及习惯各有不同。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对不同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后练习。这样不但能够使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得到提升,使他们可以更好地练习,同时不会因为过于简单的题目而失去练习的效果。而对于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要根据这部分学生的整体水平选择难度适中的练习,使他们不会因为做不出练习题而导致失去自信。例如,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以《种瓜得豆》这篇课文为例,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要求,设计不同的问题。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朗读课文,把这篇文章中的生字词写下来。对于中等生来说,教师要求他们熟练朗读课文,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将这篇文章中的主要内容描述出来,对于课文中生字词可以熟练听写。而对于优等生来说,教师要求他们不但要能够熟读课文,而且要能够熟练听写生字词,还要将这篇文章给自己所带来的感受描述出来。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讲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一定能够使学生都有所收获。[3]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因材施教教学方式,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促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