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如何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几点建议
2020-01-09刘东清万华明向桂林
刘东清 万华明 向桂林
(湖北省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 湖北巴东 444300)
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高中各科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性格、特长等,帮助学生分析现在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工作岗位和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从一开始的一知半解,到逐渐清晰明了,直至树立起正确的目标。这样在保障学生未来长久发展的基础上,也可以促进高中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提高。
一、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意义
高中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中总共包含五大方面:第一方面是生涯觉知,第二方面是认识自我,第三方面是环境探索,第四方面是生涯决策,第五方面是规划行动。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提到:“高中阶段是学生个人理想、情感、心理健康以及学业等多重因素进行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教育应当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的重要责任,采用更多样化的教学途径、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来督促学生提高对自身的全面认识,并为学生提供关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帮助”。由此可见,开展高中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势在必行。
在目前的高中教育过程中,绝大部分的高中生都没有进行关于未来职业发展和生涯发展规划的意识,他们通常在学习中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效率不高,而且在未来步入社会之时,也会走很多的“冤枉路”。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开展,就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对自身优劣势进行清晰的了解,教师再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未来发展目标和生涯规划,以此来为学生的未来长久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让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规划与长久发展规划的习惯,这将大大促进学生个人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因此,高中教育应当积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教学工作。教师在给予足够重视的同时,拓展教学范围、创新教学途径,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未来就业成功概率,保障学生未来长久发展的教学目的。[1]
二、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策略
(一)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
开展高中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让学生对自己的优劣势、兴趣爱好等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这能够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有效提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自身,并开展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教育。
例如,在学习《归去来兮辞》这一课时,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以作者陶渊明为例,结合陶渊明的特殊生平经历,“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却又“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而“心为形役”“惆怅独悲。”追其缘由,这都是因人生选择的失误而造成的内心苦闷。教师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内心,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心里特征,为未来的人生选择奠定基础。
(二)利用教学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一定不能漏掉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一个符合学生自身特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兴趣爱好,将成为学生努力下去的不竭动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激发学生进行化学学习、实验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这一课时,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就“苏丹红”事件为例,请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检测在一些肉类和食品中存在的苏丹红含量是否超标,并通过这个过程来激发学生进行化学学习与实验的兴趣,促进学生未来投身化学行业。
(三)引用名人典故,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帮助学生树立一个长久的发展目标。高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种种特征,以及现在的社会发展趋势,运用名人典故来促进学生长久发展目标的设定,从而保障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有效性。
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像司马迁、辛弃疾、苏轼等虽然遇到过重大挫折,但都顽强克服并最终做出一番成就的历史人物,来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永远不要失去信心和毅力,并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2]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开展,既是顺应新课改教学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障学生未来长久发展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