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促进幼儿对心理类图画书的理解
——以大班图画书阅读《奶奶的记忆》为例

2020-01-09郑丽君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郑丽君

(合肥市大西幼教育集团舒馨分园 安徽合肥 23000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健康不只是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图画书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对心理类图画书的研究有其特殊价值,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本文尝试以大班图画书阅读《奶奶的记忆》为例,浅谈如何促进幼儿对心理类图画书的理解。

一、关于心理故事类图画书

(一)心理类图画书的定义

本文所说的心理类图画书指的是一系列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图画书。

(二)心理类图画书的特点

1.内容丰富性

心理类图画书一般页面较多。书中包括多幅图片,还包括很多文字。

2.画面抽象性

心理类图画书较其他类别的图画书画面更抽象。它常通过不同的色调、夸张的笔触或其他表现手法烘托书中所想表达的心理状态。有的心理类图画书画面与画面之间联系不紧密,故事情节性不强,内容跨度较大。

通常情况下,仅通过阅读图片,幼儿很难理解心理类图画书的内容。他们需要阅读文本信息来帮助理解。然而,心理类图画书中的图片和文本信息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图片能反映和表达更多信息。有研究表明,心理故事类图画书中有41%的图片能够传达对应文本的心理理论信息,不能传达的占58.8%。

二、促进幼儿对心理类图画书理解的方式

(一)合理选择幼儿图画书阅读方式

在组织幼儿阅读图画书时,幼儿教师一般会采用自主阅读、集体阅读或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其实,幼儿自主阅读和幼儿集体阅读各有利弊。

幼儿阅读心理类图画书时,倘若是自主阅读,有利于其自主发现和体验,充分发挥其自主性。但是,幼儿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和心理类图画书中内容较多、画面较抽象等因素可能造成幼儿在阅读中注意力不集中、不理解等情况。集体阅读有利于幼儿相互分享情感体验,更好地感知与理解图画书中的内容。但是,集体阅读的人数较多,可能造成个别幼儿的观点得不到关注等情况。因此,教师应根据心理类图画书的内容为幼儿合理选择图画书的阅读方式。简单总结如下:

1.当心理类图画书的内容幼儿生活中常经历,有较多类似生活经验时,教师应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如图画书《菲菲生气了》《一切因为有你》等。

2.当心理类图画书的内容幼儿生活中经历较少,对其较陌生,或只有很少的生活经验时,教师就应先开展集体阅读,充分发挥教师在幼儿阅读中的指导作用,帮助幼儿理解心理类图画书的内容,如图画书《记忆的瓶子》《爷爷变成了幽灵》等。

3.当心理类图画书的内容部分幼儿经历过,有相关生活经验,但又有部分幼儿对其感到陌生时,教师要采用幼儿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相结合的方式。

(二)提炼幼儿生活经验

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是其理解图画书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要促进幼儿对心理类图画书的理解,提炼幼儿生活经验尤为重要。主要方式如下:1.组织幼儿谈话,帮助其回忆相关生活经验;2.开展相关活动,包括教学活动和家园活动等,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生活经验。

以大班图画书阅读《奶奶的记忆》为例,在活动前,教师可组织谈话活动,让幼儿聊一聊自己的奶奶,说一说奶奶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随着年纪的增长,奶奶有什么变化,并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奶奶聊聊天,说一说奶奶年轻时候的事等。

(三)仔细研读心理类图画书内容,并设计集体教学活动方案

教师仔细研读心理类图画书内容,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和活动目标挖掘适合幼儿的主题,并设计集体教学活动方案。这一方式对促进幼儿对心理类图画书的理解极其重要。因为教师所设计的集体活动方案会直接影响幼儿对心理类图画书的理解。

1.在研读图画书并设计集体教学活动方案时,由于“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病症的专业术语,教师就没有把它作为活动重点。因为这个病的专业名词对幼儿来说非常陌生,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只要知道患上这种病的人会渐渐忘记很多事情即可。教师可将它放在预设中。可能有个别幼儿知道这个病,或个别幼儿对这种病很好奇,想要知道更多,那么,教师就可以开展其他相应的活动,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2.全书包括很多内容:“我”和奶奶的简介;小伙伴辛雅来找“我”玩,奶奶问是不是爷爷;大多数时候,奶奶坐在她的小红沙发上,安详地望着窗外;从很多事情上能觉察出奶奶的病(她会忘记怎么煮咖啡,忘记怎么用洗衣机,忘记很熟悉的人等);奶奶记得很久以前的事,却记不住最近发生的事;妈妈对“我”的解释;“我”和辛雅去楼顶看奶奶;吃晚饭时,奶奶喝的汤从嘴角边流了出来;晚上,“我”去楼上找奶奶,和奶奶一起看书。

3.在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时,教师可设计“我最想对奶奶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和奶奶一起看书、玩游戏时心情怎么样?”等问题,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角色的想法、行为及动机;设计“奶奶浇花和洗衣服哪里和别人不一样?”“奶奶记得以前的哪些事?”等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图画书细节;设计“说一说生活中我的奶奶”环节和“你是怎样让奶奶知道你爱她的?”“你为奶奶做过哪些事?”等问题,让幼儿将真实生活与图画书内容结合起来,并在此过程中回溯故事脉络,类推故事情境。

以大班图画书阅读《奶奶的记忆》为例,在活动中,有幼儿提出“奶奶站在洗衣机上,洗衣机的红灯会不会亮呢?”“为什么越靠近地面的叶子长得越牢固?”“为什么房间都歪了?”“阿尔茨海默症是什么病?”等问题。教师可对此开展科学活动“认识洗衣机的按钮”“飘落的叶子”,社会活动“失忆的一天”,健康活动“我所知道的‘阿尔茨海默症’”等,帮助幼儿理解。

三、结束语

幼儿理解心理类图画书的难度高于其他类型的图画书。在其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加以引导,促进幼儿对心理类图画书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反思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