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节日课程的实践研究
——以国庆节为例
2020-01-09王林英
王林英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幼教中心白云幼儿园 江苏太仓 215421)
基于苏州市“基于不同文化倾向的幼儿园‘节日主题’课程群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背景,一年多来,白云幼儿园尽可能多而全地将各种节日整理出来,以主题课程的形式,开展相关的节日庆祝活动,旨在通过不断实践和调整,总结节日活动中的得与失,开发有意义、有价值的节日课程,让过节不再停留在表面。本文以“国庆节”为例,主要研究了如何在《指南》的指引下,利用多个节日,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使“爱国”走进幼儿生活,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一、《指南》引领节日活动,反思国庆节核心内涵
《指南》提出:“在主要的节日期间,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引导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国庆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具有非常大的教育价值。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本园教师曾努力挖掘各种节日资源,让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的幼儿进行同一个节日的主题活动。然而,在活动后,教师发现,很多节日活动的庆祝形式和内容都有重合,如小班的国庆节亲子节日活动、节日实践体验活动基本以家长制作“小红旗”或“灯笼”为主,幼儿只是在形式上参与。那么,幼儿真能通过这样的国庆节活动了解节日的内涵及真正意义吗?如何让节日变得真正有意义?笔者认为,教师必须了解节日的核心内涵。以国庆节为例,其核心内涵是爱国。只有找到了核心内蕴,才能明确节日活动的方向;只有找到了重点,才能让节日活动从表面转向深入。
本园再次开展“国庆节”的节日活动时,有教师提出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预设主题脉络。因此,本园根据爱国的核心内涵及幼儿的兴趣点、关注点,初步预设国庆节课程主题活动可分为“关于国庆我想知道”“中国的骄傲时刻”“国宝与国粹”等内容,再根据网络图预设开展国庆节的主题教育活动。这样围绕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层层展开的节日活动,才能真正体现节日的意义与价值。
二、完善国庆节课程网络图,形成爱国节日课程
在之前开展国庆节日主题课程的过程中,本园教师带领幼儿了解了国庆的来历、庆祝国庆的方式。幼儿不禁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如“为什么国庆节是10月1号?”“为什么要阅兵呢?”“解放军有节日吗?”“红旗为什么有五颗星星?”他们的提问为国庆节网络预设图提供了新的方向与研究内容。我们不能遗忘历史,“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开国大典”与建军节、建党节等都是绝佳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值得开发与研究。
因此,教师把建党节、建军节等都纳入了国庆节主题课程,形成了一个新的节日主题课程,即“爱国节日主题课程”。
三、创新爱国节日活动,体验爱国节日文化
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主题课程逐渐确定了以“体验”与“生活”为主的内容。《指南》中多次提到“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建党节相关主题课程中开展了“红军长征”游园活动,通过模仿红军匍匐穿过草地、负重跑、爬雪山(爬攀岩墙)、过铁索桥等游戏,让幼儿体验红军的艰苦生活,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都在暑假,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开展爱国节日主题课程。比如,在国庆节主题课程中,教师仿照建军节的庆祝活动开展了“忆苦思甜”系列主题活动,请来了老党员讲一讲过去的事情,看一看电影《我的长征》及国庆阅兵式,聊一聊军旗,吃一吃小米粥,尝一尝野菜,喝一喝南瓜汤,让平时娇生惯养的幼儿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幼儿园开展爱国节日主题活动很有必要。爱国节日课程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在QQ群分享视频,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去看一看(在视频中观看节日的资料)、问一问(问幼儿的长辈长征的故事)、品一品(红军曾吃过的野菜、青稞)、做一做(尝试穿草鞋),还可以创设一定的节日情境,激发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节日主题课程期间,幼儿的生活方式可以与日常生活有所不同。教师可用小米与野菜取代“正常食品”,还可鼓励幼儿穿解放军服饰或民族服饰等。
总之,只有让幼儿在节日情境中实践,在实践中理解节日,才能达到节日情感迁移的目标,使爱国节日课程真正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