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做情绪的小主人

2020-01-09侯晓霞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关键词:安琪小文小华

侯晓霞

(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幼儿园 江苏南通 226001)

情绪与生俱来,积极情绪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正向影响,消极情绪一旦时间过长,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幼儿期是情绪教育的黄金期。帮助幼儿发展积极良好的情绪能力是情绪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健康领域明确提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就健康领域提出情绪安定愉快的目标,要求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帮助幼儿学会恰当地表达和调控情绪。开展情绪教育,能够帮助幼儿提高情绪能力,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积极作用,为幼儿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老师是幼儿情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那么,老师应如何对幼儿进行情绪教育呢?

一、引导命名,帮助幼儿学会感知情绪

案例:小明小心翼翼地走在平衡木上。小华一边喊着“快走啊,快走啊”,一边从小明后面快速冲了过来。小明一个没站稳,摇晃着摔到了地上。小明从地上爬起来后,脸涨得通红,眼睛紧盯着小华,挥着拳头,大声说:“你干嘛?!”老师看到了,立刻来到小明旁边,蹲下身,发现小明没有受伤,对小明说:“小华把你碰倒了,你很生气,是吗?”

小华的冲撞让小明摔下了平衡木,小明的状态——脸涨得通红,眼睛紧盯着小华,挥着拳头——明显是生气了。老师用语言告诉小明此刻他的情绪是生气,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小明识别生气的情绪,学会用语言定义情绪。

除了产生情绪后让幼儿感知、识别情绪,老师还可以让幼儿通过观看相应图片、阅读情绪绘本等方式了解情绪。图片和绘本能直观地展现情绪状态,让幼儿看到人在各种情绪下的表情和内心体验,帮助他们学习和认识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学习感知和命名各种情绪。如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巧妙地运用了恰当的绘画语言,将喜、怒、哀、惧等抽象的、看不见的“情绪”转化为可以被看见和感受的视觉体验,让幼儿识别基本情绪,给情绪定义。在识别情绪、定义情绪的过程中,幼儿会对情绪产生更多了解。

二、学会理解,引导幼儿懂得接纳情绪

案例:放学了,安琪一看到奶奶来接她,就大声哭喊起来:“我不要奶奶,我要妈妈。”奶奶脸上流露出一丝不悦,对安琪说:“妈妈有事出去了,奶奶接也一样。”可安琪还是大声哭喊。奶奶沉下脸来,说:“你到底走不走?不准哭!再哭就让你一个人在幼儿园。”安琪哭得更厉害了。老师看到了,立刻抱起安琪,说:“安琪希望妈妈来接,看到不是妈妈来接你,心里很难受,对吗?想哭就哭一会儿吧,老师和奶奶陪着你。”奶奶在一旁也说:“奶奶带你去找妈妈。”安琪抹了一会儿眼泪,就拉着奶奶的手走了。

早上,妈妈和安琪约好下午来接她。因此,一看到是奶奶来接,安琪就感觉又委屈、又难过,忍不住就哭了。奶奶看到安琪的样子,有点恼怒:平时都是奶奶来接的,怎么就哭了?当老师说到安琪的难受时,安琪觉得老师说中了她的心事,心情就慢慢平静下来了。特别是听到老师说,想哭就哭一会儿,老师和奶奶陪着她时,安琪的情绪得到了老师的理解,她就放松下来,慢慢停止了哭闹。

在生活中,幼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幼儿是用情绪面对世界的。当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时,别人讲再多道理都没用。老师需要做的是,在幼儿有消极情绪的时候,理解幼儿的情绪,接纳幼儿的情绪,用老师的理解和接纳引导幼儿接纳自己情绪。情绪被接纳后,幼儿的心情就会慢慢平静下来。

三、给予帮助,启发幼儿合理表达情绪

案例:小朋友们在一起搭积木。小阳从小文那里拿走了一块红色三角积木。小文看到了,大声哭着追上小阳,抢过积木,使劲把积木扔出去了。老师走过来,拉着小文说:“小阳没经过你的同意,拿走了你的积木,你很生气,对吗?”小文点点头,老师又说:“老师来抱抱,擦擦眼泪吧。”过了一会儿,小文不哭了,老师说:“老师知道你很生气才会这样做。但你看,你把积木抢过来,再把积木扔出去,差点扔到小朋友身上,多危险啊!以后生气可以怎么办呢?”小文和老师商量起办法来。

小文的积木被小阳抢走了,他立刻抢过来,又扔出去了。他强烈的愤怒情绪可以理解,但他的行为方式不恰当。老师需要做的是理解他的愤怒情绪,制止小文扔积木的行为,同时,帮助小文找到正确的行为方式。虽然情绪没有对错,但表达情绪的方式是有好坏之分的。即使有了情绪,幼儿也不能伤害别人、伤害自己、损坏物品。

情绪的表达是可以习得的。学习如何恰当表达情绪,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习行为的界限,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如果经常有冲动或不恰当的方式,那么,幼儿的行为就有问题了。老师要让幼儿清楚,老师理解他的情绪,但不代表支持他想怎样就怎样。有情绪时,幼儿可以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才不会伤害别人、不会破坏物品。

四、启发思考,培养幼儿恰当调节情绪

案例:自主晨锻时,苗苗又没骑上心爱的自行车。她追上小强,强行拉着自行车,还用一只手推着小强,见小强不放手,就大哭起来。老师看到了,走过去,拉过苗苗说:“你今天来晚了,又没玩到自行车,很伤心,对吗?但是,再难受也不能去抢自行车,我们一起想想办法,看能怎么办吧。”过了一会儿,苗苗擦干眼泪说:“我明天早点上幼儿园。这样,我就可以第一个去玩自行车了。”老师说:“是啊,你想了个好办法。如果你今天想玩,还可以怎么办呢?”接着,苗苗在老师的引导下,又说出了两个办法。不一会儿,苗苗就高高兴兴地和小朋友商量起来了。

苗苗没有骑到自行车,很伤心,为了玩,就开始抢自行车。当老师理解苗苗情绪时,苗苗就安静下来了;当老师启发苗苗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去玩时,他的情绪就开始得到缓解;当苗苗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他的情绪就变得平静了很多。

老师应及时识别、积极接纳和正确归因,用支持性回应方式进行回应,从而更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情绪教育,提高幼儿的情绪能力,让幼儿学做情绪的小主人。

猜你喜欢

安琪小文小华
遇见小华妈妈
Phase-field modeling of faceted growth in solidification of alloys
脸上洒满星星的小女孩
脸上洒满星星的小女孩
脸上洒满星星的小女孩
天门石
鲤鱼跳龙门
七步之才
事半功倍
偶像与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