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德育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格
2020-01-09陈红军
陈红军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 江苏扬州 225100)
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都是向学生灌输讲解课文内容。学生虽然能学习和掌握课文的内容,但无法把自己学习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人格品质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研究教材内容,让学生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把语文知识和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结合起来,最终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提高教师素养,塑造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是语文教学的执行者和主导者。语文教师的个人素养能带动高中语文的人格教学[1]。因此,语文教师要想通过语文教学带领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仅要有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而且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学习文化知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2],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以逐渐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格魅力,进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让学生的人格品质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提高。
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人格品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以讲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健全发展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课堂教学是主要阵地。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应用合作探究学习、情境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针对性。例如,教师在教学课文《阿Q正传》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格品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让学生借助多媒体学习设备观看电影,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讨论人物形象。这样,学生就能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关注个体差异,适当开展分层教学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时都会存在差异[3]。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细致地研究,才能结合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把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并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师在对学生提问的时候,也要坚持分层的原则,让学生找到不同的人格发展方向。例如,教师在教学古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学习目标。对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诗歌的创作艺术;对学习能力比较若的学生,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背诵、默写古诗的内容,以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引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人格修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4]。语文教材中的文字处处蕴含着鲜活的民族文化。教师要给予学生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中的深刻含义,以便提高学生的人格品质。学生阅读时,教师要让学生积极感受文字的活力,感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这样,学生的阅读视野会更开阔,文化素质也会提高。例如,在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重点理解文章大意,然后分析人物形象。对文中人物积极的人格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而对不好的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改正。这样,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得到提高,学生才能学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五、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课文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学习能力,而且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格。这就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语文教师肩负着塑造学生人格品质的责任,应该积极利用语文课堂的教学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带领下提高人格品质,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才能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