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口算能力培养及口算与笔算的正相关性浅析
2020-01-09张璐
张 璐
(武汉市光谷第五小学 湖北武汉 430000)
在一些口算教学的课堂上,因为教师一味追求算法多样化,而忘记了口算是建立在意义理解基础上的,它需要大量记忆参与,需要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练习才能达到熟练。这种只注重算法多样而忽略必要练习的做法,使得学生的口算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同样,在学校举行的口算竞赛中,学生口算速度较慢,能力滑坡也较明显。笔者分析其中的因素有很多:学生感知粗略、注意失调、口算方法不够优化、口算竖式化等。
针对目前小学低年级口算水平中存在此类的问题,笔者通过一些改进的策略练习和路向方法,以一年级(6)班上下学期的口算成绩数据为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口算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
一、内容上的练习
(一)瞬时记忆开始练
瞬时记忆通常只有几秒,与注意力的控制有关。低年级学生在口算时,需要把看到的数字、符号短时间内记住,通过大脑思考得到答案并正确输出。一旦学生看错,那么后面的运算一切皆错。因此,提高口算能力可以先从提高瞬时记忆力开始。教师在课堂上用PPT一个个地放映数字编码,先从三位的开始,后面最高可以进阶到七位,比如放映306875,设置0.5秒后消失,学生在练习本上记下,然后放映下一个,最后统计90%正确为合格。这样训练时学生都会屏气凝神,瞬时记忆力提到大幅提高。
(二)记忆规律灵活练
在一、二年级教材中,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口算内容的基础,学生会背“凑十歌”,也理解“凑十”的算理,但在口算时教师要求他们一下子答出需要进位的答案,似乎总有困难。因此,教师可以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整理成16个三位码,让学生熟读至看到前两个数字就能条件反射出另一个数字。比如572这个编码,5+7=12,省略了十位,只保留个位,对于进位加法,进得的十位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关键在于个位的数字。这样三字编码既好记忆,也可以和后面学习的乘法口诀区别开。
(三)典型错题强化练
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笔者通过对学生口算成绩分析,发现以下进位口算学生容易出错:4+8、5+7、5+8、6+7、6+8、7+8,这几个口算可以通过上面的三位编码强化训练,或通过多次操作点子图,形象化“凑十”算理,形成记忆,变无形为有形,进而掌握无形,达到看到式子就脱口而出答案的效果。
(四)新旧知识对比练
在练习20以内退位减法时,教师可以把20以内进位加法相关的式子放在一起训练,比如14-6=()与14-( )=6、6+()=14、( )+8=14结合在一起练习,这和我们平常练习经常遇到的一图三式或四式本质是一样的。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巩固了新旧,还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一步明确加、减之间的关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二、形式上的练习
(一)视算听算结合练
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直接写出得数或说出得数,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口算卡片或把口算放映在PPT上,让学生视力聚焦,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口算水平。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心算得到结果,难度较大,学生在听算式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记忆力也得到了提高,还培养了倾听的习惯。视算听算交替使用,还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
(二)游戏活动快乐练
教师在上课前几分钟运用口算游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探索新知的动力。而在下课前几分钟或课堂中间几分钟学生疲劳时进行口算游戏,也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始终处于精神饱满的状态,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全课甚至还意犹未尽。
低年级的口算可以采用开小火车、找好朋友、信鸽送信、我会抢算、限时口算、扑克牌算“24点”等游戏活动形式进行,寓口算于游戏中,激发学生兴趣以促其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自觉进行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这样可以让学生们练得既有兴致,又有热情,更有成绩。同时,口算游戏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开展,还可以在小组之间、同桌之间、家长孩子之间开展,在提高口算水平的同时,也增进了友谊,增加了亲子互动。
(三)家校合作共同练
现如今,不仅学校重视学生的口算能力,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在接送孩子的路上,家长能通过练口算与孩子轻松愉快地交流,检查口算作业时,家长也会认真检查并纠错签字。
(四)开展竞赛激活练
课外还可借助学校竞赛的大平台,每个学期定期举办班级和年级的“我是口算小能手”竞赛,让“我是口算小能手”的预赛、复赛和决赛贯穿于整个学期之中。每一次的竞赛活动都能激发学生口算的内在动力,提高口算的积极性,达到以“赛”促“能”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练习方式,笔者以一(6)班51名学生的上下学期口算成绩为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相比较上学期大部分学生下学期的口算成绩确实有了一定提高,特别是学困生的口算能力有了显著增强。
综上所述,口算是一种看似简单,却需要调动各种能力的计算。在不少计算单元中,口算都在笔算之前引入,很多笔算也都可以分解为相应的多道基本口算题,它们之间呈现的极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是四则运算内在规律的必然结果。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是口算的升华和价值再体现,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或练习方式,并不能将口算的所有知识、技巧和算法传授给学生。相反,口算的学习和探索永无止境,谁也不能认定自己制定的口算策略是最有效的。但笔者试图提高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决心一直在路上,如何使学生的口算正确、合理、迅速、灵活,这是笔者一直思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