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
2020-01-09陆小青
陆小青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小学 甘肃酒泉 732750)
引 言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为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学生素质提升的需要,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成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笔者深感自身的责任重大,并开始结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问题展开了细致地分析。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分析发现,想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必要从原则入手,并结合实际引导。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
(一)探究性
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对知识的深入探究和分析。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遵循探究性原则,尽量结合教学内容,契合教学目标分析,综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燃起学生的竞争欲望,继而促进学生求知欲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中的真谛。同时,教师也需要结合实际不断分析不同教学方法的利弊,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
(二)求实性
求实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引导中能够契合实际,从学生个体出发给予引导。小学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学习基础不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他们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和对知识的认知度都不一样。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识每一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尊重个体差异,结合实际对学生继续针对性引导,结合学生的表现展开细致的分析,以事实为依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质疑性
质疑性是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质疑是学生思维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引导学生质疑的重要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即使学生的观点是存在问题的,也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引导,打破标准化答案,采用赏识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引导。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创新思维,让学生朝着质疑、创新的道路前进。[1]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一)结合合作引导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合作为基础的时代,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遵循学生的基础、性格、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然后,教师借助学生的竞争意识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从而实现生生间的优势互补,从最大价值上践行合作学习。学生在这一阶段也会收获更多的知识,在合作中创新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二)关注兴趣提升
兴趣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创新意识培养中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兴趣出发,结合教学实际,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的时候,他们就很容易走进课堂,全身心地分析课堂中的问题。之后,教师再针对性地引导,就很容易达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在这一阶段得到显著提升。
例如,在讲解与三角形相关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喜好,在教学中融入手工课程,通过布置有趣的手工作业,让学生开动脑筋,制作一个自己眼中的三角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结合自己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开始主动探索,动手接触三角形,并制作三角形。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鼓励学生表达
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才能够更加确切地了解学生的实际状态,继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表达,通过表达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形成不同的看法。当学生结合课堂实际表达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不要忙于肯定或者否定,而是要以引导的态度询问学生产生这一看法的真实想法,并结合教材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通过这样的模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认知与其他同学一同讨论,在讨论和表达中,学生的思维意识得到拓宽,创新意识也在这一阶段得以萌芽。
例如,在讲解涉及到实际生活的应用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选择多样化的模式解答数学问题。之后,教师再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解答方法让学生上台讲一讲。通过引导,教师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也让学生更具积极性地探索数学知识的深刻内涵,在表达和引导表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
三、结束语
总之,笔者通过不断地分析和探索,在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中,教师有必要结合兴趣提升、鼓励表达、合作引导等多样化的模式,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