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小学语文自主阅读开展策略探究
2020-01-09黄莲美
黄莲美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东联小学 广西钦州 535022)
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新课改的深化对小学阅读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希望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往往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1],对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教师要把握这一契机,充分认识到目前阅读教学的不足,利用整本书阅读,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阅读的良好环境,让学生更健康地发展。
一、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以单一篇幅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如果阅读教学的目标只是让学生学习课本中的内容,那么,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就都会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内。这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会限制学生的思想。整本书阅读能为学生提供各种文本,让学生阅读到不同题材和内容的文章,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阅读平台[2]。
(二)有助于学生积累各种阅读方法
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学生会接触到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不同的文体,能从整体上感知和分析文本,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也能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丰富阅读体验的过程,能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会获得一种阅读的成就感,改变以往阅读时的消极情绪,不断从阅读中获取营养和相关的写作技巧。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会获得一定的阅读经验,也会在不断地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
(一)向学生介绍书目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向学生推荐书目时,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书目的亮点,认识到这本书的阅读价值[3],才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思考。同时,教师要全方位地向学生介绍书目,如作者、封面、插图等,通过培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教师可以借助课文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刺激学生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习惯,还可以给学生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例如,六年级部编版上册最后一个单元是鲁迅的作品和与他相关的一些文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顺势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作品集《朝花夕拾》,引导学生全面了解鲁迅童年和求学时期的经历。教师在推荐时,应从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出发,让学生对鲁迅的生活产生好奇,进而自主阅读。
(二)鼓励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后写读书笔记
读和写是密不可分的。要想让阅读真正取得效果,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时,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读后感的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学生通过阅读,肯定会逐渐产生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在阅读后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还要选择一些和课文主题相关的作品,让学生对比阅读,进一步增强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学了五年级上册涉及亲情话题的《父爱之舟》等课文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青铜葵花》,让学生体会真善美,体会亲情之外的一些美好情感,并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发表自己的感受,训练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定期开展阅读分享会
整本书阅读虽然提倡学生自主阅读,但并不是让学生随意阅读。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这就需要发挥阅读分享会的作用。教师应该定期举行阅读分享会,以分享、交流的形式,或讲故事比赛的形式,帮助学生提升表达能力,也帮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创作特色。这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可以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文学基础。老师应该科学、有效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促使学生语文素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