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魔法的世界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
2020-01-09马少宏
马少宏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小董中学 广西钦州 535022)
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理解程度越高,学习效率也会越高,课堂氛围也会更好。教师不妨结合在教学工作中的发现,从细化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设立奖赏制度,以及鼓励学生做好课后反思等方面入手,提高课堂效率。
一、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对化学相当不了解。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听说化学有实验,比较期待。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在教学中引入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在课前,教师应该做好备课工作,不妨用幽默的语言、和蔼的教学态度,以及神秘的化学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这样一定能让学生更热爱化学这门学科。
比如,科粤版九年级“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这一节告诉学生,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这类反应过程极其复杂,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而光和热则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教师将学生带入实验室,可先让学生先自己探讨怎样灭火,再翻阅课本,了解燃烧的条件是助燃物、可燃物、火源,然后开始实验。教师要告诉学生可燃物、助燃物、火源分别是什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着火后开门,火会越烧越大?学生运用助燃物这一知识点,回答:因为开门以后,氧气会跑进来,增加了助燃物,使燃烧更剧烈。由此可见,化学实验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丰富课堂制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师生互动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让师生充分接触,拉近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设定一些奖罚制度。比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与教师沟通,就能获得加分奖励,分数达到一定标准,还能获得一些小奖品。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立抢答环节。在抢答环节,学生可以随意站起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能增加学生参与化学活动的积极性,也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比如,笔者在刚开始上课时,会先回顾上节课所讲的重点内容,挑一些问题让学生抢答。刚开始,学生或许不好意思站起来回答。但在第一次实行奖励制度后,有部分答题的学生得到了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张海报的奖励,后来,就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抢答环节中来了。丰富课堂制度,设立奖赏制度,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
三、鼓励学生课后反思
一个好学生不一定很勤奋,但一定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1]。学生在课堂上要不怕出错,也应该做好课后反思。这不仅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能使他们的成绩突飞猛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后反思。错误并不可怕,但如果一直错下去的话,学生的学习就得不到改善。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及自己不同的基础整理、纠错,不要只顾了解新的知识,还要及时回顾旧的知识,鼓励学生讨论自己不懂的问题,或寻求教师的帮助。
比如,笔者发现学生对“质量守恒定理”这一节的许多概念认识模糊。一些错误,教师这周告诉了他们,下周他们还会再犯。因此,笔者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个纠错本,用来记录他们每章学习的错题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还要写明出错的原因,如没有学懂,或马虎大意,或审题不清等。笔者会每周检查一次纠错本,看学生是否按要求将自己不会的题记录在了纠错本上。每隔一个月,笔者会让学生分析自己的纠错本,看自己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让学生注意以后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通过这样的学习,笔者发现,学生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四、结束语
在初中阶段,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如何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喜爱之情,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化学课堂的学习。这是教师的一个重要技能。化学是学生到九年级才开始学习的内容,对中考十分重要。这更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化学知识及娴熟的讲授化学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入化学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立奖赏制度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鼓励课后反思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